Digital News Report 2024 Africa Launch

好的,這份資料是路透新聞學研究所 (Reuters Institute) 2024 年數位新聞報告 (Digital News Report 2024, DNR24) 在非洲發布會的轉錄稿。報告涵蓋全球 47 個市場,本次討論聚焦於報告中包含的四個非洲國家:奈及利亞、肯亞、南非和摩洛哥。以下是根據文字記錄提取並詳細解釋的主要論點:

  1. 平台環境的劇烈變動及其對新聞消費與媒體經營的影響:
    報告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數位平台環境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重設」(reset) 。

    • 傳統平台的衰退與新型平台的崛起: 數據顯示,過去用於尋找、分享和消費新聞的主要社群媒體如 Facebook 和 Twitter (X) 的使用率正在顯著下降。相對地,以影音或視覺為主的平台如 YouTube 、 TikTok 和 Instagram 正迅速崛起。這一趨勢在全球範圍內可見,但在非洲國家(奈及利亞、肯亞、南非)的轉變速度似乎更快。例如,肯亞使用 TikTok 作為新聞來源的比例遠高於全球平均。
    • 新聞發現途徑的改變: 在非洲,大多數使用者傾向於透過社群媒體或影音平台來開始他們的新聞探索旅程,只有少數人會直接造訪新聞媒體的網站或應用程式。這與某些歐洲國家形成鮮明對比。
    • 對媒體經營模式的挑戰: 這種高度依賴第三方平台的現狀,使得新聞媒體難以與受眾建立直接的聯繫。傳統上,媒體依賴平台帶來流量,然後將流量導回自己的平台以經營訂閱、會員或廣告業務。但隨著平台策略改變(例如 Facebook 降低新聞內容的優先級),這種「發布後導流」的模式變得脆弱。小組成員們強調,媒體過度依賴不受自己控制的平台(「非自家土地」)來建立商業模式是危險的。
    • 應對策略: 專家討論認為,媒體需要尋找建立與受眾直接聯繫的方法,例如發展自己的影音平台 (OTT 平台),並針對不同的平台特性調整內容策略,以觸及受眾。同時,也要認識到在社群媒體上取得的流量和互動難以直接變現,這是一個持續的商業模式困境。
  2. 影音內容的爆炸性成長與媒體的適應需求:
    影音內容(包括短影音和長影音)的消費量在非洲市場顯著增加,特別是在肯亞和奈及利亞,短影音觸及率高達九成。

    • 影音受歡迎的原因: 受訪者表示偏好影音的原因包括:信任眼見為憑、隨時隨地觀看的便利性(尤其是在手機上)、平台演算法推薦的個人化內容,以及內容的多樣性(涵蓋硬新聞、軟新聞、生活、教學等)。
    • 對新聞媒體的挑戰與機會: 影音的崛起為媒體帶來了機會,可以在這些平台上觸及更廣泛的受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然而,這也意味著媒體需要在內容製作上進行調整,例如為 TikTok 或 YouTube 製作更適合平台風格的內容。此外,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不僅與傳統新聞機構競爭,還要與大量個人創作者和網紅競爭。
    • 與創作者的關係: 討論指出,傳統媒體與獨立影音創作者/網紅之間的整合不足。一些具有高品質教育或分析內容的 YouTuber 尚未被傳統新聞編輯室視為合作夥伴或納入其內容生態系,而許多網紅已在利用短影音等形式傳播資訊,這反映了傳統媒體在適應新傳播形式方面的滯後。
  3. 假訊息的嚴重擔憂與媒體信任度的兩極化:
    報告發現,使用者對網路新聞真偽辨識困難的擔憂普遍存在,全球近六成受訪者表示擔心,而在非洲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 75% 。人工智慧生成的假訊息使這一擔憂進一步加劇,「眼見為憑」的原則似乎正在崩解。

    • 對平台信任度的差異: 使用者普遍認為 TikTok 和 X 是最難辨識真實新聞的平台,對其新聞內容的信任度較低。在肯亞,雖然 TikTok 新聞使用率高,但對該平台的信任度同樣較低。
    • 新聞媒體品牌信任度的相對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存在假訊息的擔憂,非洲多數國家(肯亞、南非、奈及利亞)對新聞媒體品牌的信任度普遍穩定且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甚至有所上升。肯亞在所有受訪市場中信任度位居第二。這可能與這些國家存在媒體監管和自律機制有關,受眾認為媒體在準確性、道德標準、公平呈現等方面有一定規範。
    • 摩洛哥的特殊情況: 摩洛哥是本次報告中非洲國家的例外,其媒體信任度顯著較低。小組成員解釋這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普遍的低閱讀率、國家對媒體的管控導致缺乏獨立性和自我審查、記者教育的不足、以及政治偏好影響編輯任命等。
    • 機會與挑戰: 在假訊息泛濫的環境中,非洲多數國家媒體品牌享有較高信任度是一個重要的機會,可以將自身定位為可靠的新聞來源,幫助受眾辨識真偽。然而,媒體自身也面臨挑戰,例如新聞編輯室資源不足可能影響報導的深度和嚴謹性,以及商業壓力可能影響編輯獨立性,這些都可能威脅到受眾對媒體的信任。
  4. 新聞迴避現象的普遍存在與新聞報導方式的反思:
    全球近四成受訪者表示會選擇性或經常避免接觸新聞,非洲也存在類似現象。

    • 新聞迴避的原因: 受訪者指出避免新聞的原因主要是新聞內容過於負面、令人沮喪、引發焦慮或悲傷(例如犯罪、戰爭、政治紛爭等)。新聞議程充斥著「末日與悲觀」,讓受眾感到疲憊。
    • 對媒體報導方式的討論: 這引發了關於新聞報導方式的討論。與會專家認為,媒體是否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呈現新聞,例如是否應採取更具建設性或解決方案導向的新聞報導方式?這種方式並非迴避問題,而是在指出問題的同時,也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案或帶來希望的元素。
    • 背景差異的重要性: 新聞迴避的原因也因地區而異,例如肯亞的迴避現象很大程度上與分裂的政治局勢和選舉後的負面情緒有關。因此,媒體需要理解其特定受眾迴避新聞的根本原因,才能更有效地應對。

總結而言,這份報告及非洲專家的討論揭示了非洲數位新聞環境的幾個關鍵趨勢:平台角色的快速變遷、影音內容消費的激增、假訊息帶來的擔憂,以及新聞媒體品牌信任度的複雜性。這些變化對傳統媒體的永續經營模式構成了嚴峻挑戰,迫使媒體需要在技術、內容形式和商業策略上進行創新和適應,同時努力維護其作為可靠資訊來源的公信力,並思考如何以更能吸引並留住受眾(而非導致疲憊)的方式呈現複雜的世界。在許多非洲國家,媒體品牌享有相對較高的信任度,這為它們在充滿挑戰的數位景觀中找到立足點提供了潛在的優勢,但這也需要持續的投資和對新聞專業標準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