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的選擇與表現,是個人社會興趣與生活風格的直接體現 (The Choice of and Performance in an Occupation are Direct Manifestations of an Individual’s Social Interest and Style of Life)
在阿德勒的理論體系中,「職業」(Occupation)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它是人生三大基本課題之一,是個體與物理世界、與人類社會進行交換和貢獻的主要管道。因此,一個人如何看待工作、選擇何種職業、以及在工作中的表現如何,都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直接映照出他內心深處的生活風格、社會興趣的程度,以及他對自己在人類「分工合作」這張大網中所處位置的理解。
一、 職業的本質:分工合作下的貢獻
阿德勒首先將我們帶回人類生存的本源。單一個體的力量是微弱的,如果沒有合作,我們任何人都無法獨自在地球上生存。人類文明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分工合作」(the division of labor)。在這個體系中,每個人不必樣樣精通,只需貢獻自己的一份專長,就能夠換取由無數他人貢獻的成果,從而共同保障整個群體的生存與發展。
因此,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看,任何一份有價值的職業,其本質都是一種「貢獻」。 無論是農夫種植糧食、醫生救死扶傷、教師培育下一代,還是藝術家創造精神食糧,他們都在為共同的福祉添磚加瓦。一個人的工作是否有意義,其最終的衡量標準,就在於它是否對他人有益。
二、 職業選擇背後的心理動機
當一個孩子說「我長大後想當……」時,他所表達的,遠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願望。這個選擇,是他對「什麼是優越」、「什麼是有價值的」的初步回答,是他整個生活風格的濃縮體現。阿德勒認為,透過解讀一個人的職業選擇,我們可以窺見其內心深處的補償動機與奮鬥方向。
- 基於器官缺陷的補償: 這是最常見也最富創造力的動機之一。一個從小體弱多病、對死亡充滿恐懼的孩子,可能會立志成為一名醫生或護士,因為這個職業直接賦予了他對抗疾病與死亡的力量。一個童年有口吃困擾的人,可能會被演說家或歌唱家這個職業深深吸引,因為這代表了對他最大弱點的「過度補償」。許多偉大的天才,其職業選擇都源於對早期某種不足的奮鬥。
- 基於家庭星座的動力: 一個在家中被哥哥的光芒所籠罩的次子,可能會選擇一個與哥哥完全不同,甚至更高層級的職業,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一個警察的兒子,可能立志成為律師或法官,這既是家族興趣的延續,也是一種超越父親的渴望。
- 基於生活風格的追求:
- 一個渴望掌控與權威的人,可能會被教師、管理者或軍官等職業所吸引,因為在這些角色中,他能更容易地處於發號施令的位置。
- 一個缺乏獨立性、需要依賴他人指導的人,可能會選擇那些規則明確、按部就班的常規性工作,如公務員或簿記員。
- 一個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與移動的人,可能會嚮往成為探險家、記者或飛行員。
因此,阿德勒強調,在進行職業輔導時,詢問並理解一個人的早期回憶至關重要。 因為最早的記憶已經揭示了他最持久的興趣模式。一個最早記憶充滿視覺印象(如色彩、形狀)的人,可能更適合從事繪畫、設計等需要運用眼睛的工作;而一個最早記憶與聲音相關的人,則可能在音樂或語言領域更有天賦。
三、 工作中的「問題行為」:生活風格的再次上演
一個人進入職場後,他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表現出的行為模式,同樣是他童年生活風格的重演。
- 被寵壞的孩子在職場上:
- 他們期望得到持續的讚美和特殊待遇。只要受到一點批評,或感覺自己不再是注意力的中心,他們就會感到極大的挫敗,甚至選擇辭職。
- 他們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困難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自己想辦法,而是向同事或上司求助、抱怨,期望別人替他們收拾殘局。
- 他們可能會頻繁更換工作,總覺得「下一份工作會更好」。但實際上,他們不是在尋找合適的工作,而是在尋找一個能像父母一樣溺愛他們的環境。這種人永遠不會對任何工作感到滿意。
- 缺乏勇氣的孩子在職場上:
- 他們害怕承擔責任,逃避任何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們寧願做最基礎、最不會出錯的工作,也不願冒險去爭取晉升。
- 他們可能表現為「職場懶人」。懶惰,在阿德勒看來,是 「雄心與氣餒的結合體」。他們內心渴望成功,但又極度害怕失敗,所以乾脆選擇「不嘗試」,以此來保護自己「如果我努力,我本可以成功」的幻想。
- 社會興趣不足的人在職場上:
- 他們無法與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可能嫉妒他人的成功,或在團隊工作中只關心自己的利益。
- 他們可能會將工作變成逃避其他人生課題的藉口。一個人可能瘋狂地投入工作,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以此來向自己和家人證明他「沒有時間」去處理糟糕的婚姻關係或貧乏的社交生活。在這裡,工作成了一座抵禦生活洪流的、孤獨的堡壘。
四、 對職業的正確態度
阿德勒認為,對職業的健康態度,應該建立在以下幾個基礎之上:
- 興趣先於利益: 一個人應該追隨自己內心真正的興趣去選擇職業。因為只有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他才能持續地投入熱情與努力,從而做出最大的貢獻。如果一個人選擇職業的唯一標準是「能賺多少錢」,而這份工作又與他的社會興趣相悖,那麼他很容易走上損人利己的道路。
- 貢獻重於索取: 工作的核心價值在於為他人、為社會創造價值。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的滿足感,主要應該來自於他的貢獻被他人所需要、所認可。而經濟回報,只是這種貢獻價值的副產品。
- 職業是人生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工作是人生三大課題之一,但不能用它來取代另外兩個課題。一個健康的人,應該能夠在職業、社交和愛情三個領域之間,取得平衡的發展。
總結而言,阿德勒的職業觀,將工作從一個單純的經濟活動,提升為一個深刻的心理與社會活動。它是一個人生活風格最公開、最持久的展演舞台。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困難——拖延、恐懼、人際衝突、缺乏熱情——幾乎都可以追溯到我們童年時期形成的、對合作與貢-獻的錯誤看法。因此,若想在職業生涯中獲得真正的成功與滿足,我們不僅需要提升專業技能,更需要反思並修正我們內心深處的生活風格,培養起真正的社會興趣,並將自己的工作,視為參與人類共同進步事業的一份光榮而喜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