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講座(出自 Professor Shelly Kagan 的 PHIL 176 課程)深入探討了幾個被用來論證非物質靈魂存在的主要論證。這些論證通常採用「對最佳解釋的推論」形式,即認為假定靈魂的存在能最好地解釋人類的某些獨特特徵或經驗。 Professor Kagan 在講座中詳細闡述了這些論證的內容,並提出了質疑其說服力的理由。
首先,講座詳細檢視了從自由意志(Free Will)來論證靈魂存在的觀點。這個論證的結構如下:
-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
- 受制於決定論(Determinism)的事物沒有自由意志。(這是「不相容論」Incompatibilism 的立場)
- 所有純粹的物理系統都受制於決定論。
- 結論:因此,我們不是一個純粹的物理系統(也就是說,我們擁有某種非物理的組成部分,即靈魂)。
這個論證背後的思想是,如果人類僅僅是一個純粹的物理系統,就像一個複雜的機器人,那麼我們的行為就應該完全由物理定律和先前的物理狀態所決定,這就是決定論。然而,我們普遍直覺上認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即在給定的情境下,我們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的行為並非被預先確定的。這種「能夠做不同選擇」的能力似乎與被物理定律嚴格決定的狀態(決定論)相矛盾。因此,如果我們確實擁有自由意志,而純粹的物理系統又必然受制於決定論,那麼人類就不能僅僅是純粹的物理系統,必須有某種非物理的靈魂才能解釋自由意志的存在。
然而,Professor Kagan 對這個論證的說服力提出了質疑。他指出,要讓這個論證成立,所有三個前提都必須為真,但這三個前提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合理地受到挑戰:
- 質疑前提 1(我們擁有自由意志):Professor Kagan 提到,雖然我們普遍相信自己有自由意志,但這可能是一種錯覺。一些哲學家認為,即使我們感覺自己能自由選擇,我們的行為實際上仍完全由我們無法控制的原因所決定。如果我們根本沒有自由意志,那麼即使自由意志需要靈魂來解釋,這個論證也無法證明我們擁有靈魂。
- 質疑前提 3(所有純粹的物理系統都受制於決定論):Professor Kagan 指出,根據現代物理學,特別是量子力學的標準詮釋,基礎層面的物理定律可能並非決定論性的,而是概率性的。例如,一個放射性原子的衰變是一個隨機過程,我們只能預測其衰變的概率,而無法確定具體的衰變時間。如果物理世界本身在基礎層面並非完全決定論的,那麼即使我們是純粹的物理系統,我們也不一定受制於決定論。這樣一來,即使自由意志與決定論不相容(前提 2 為真),我們作為非決定論的物理系統仍然可能擁有自由意志,無需引入靈魂。
- 質疑前提 2(受制於決定論的事物沒有自由意志):Professor Kagan 提到,前提 2 是「不相容論」的核心主張,但許多哲學家(包括 Professor Kagan 自己傾向於)持有「相容論」(Compatibilism)的觀點,認為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是可以並存的。相容論者會以不同的方式定義或理解自由意志,使其與決定論的宇宙觀相容。如果相容論為真,那麼即使我們是受制於決定論的物理系統,我們仍然可以擁有自由意志,同樣無需引入靈魂。
鑑於這三個前提都存在可以被合理挑戰的理由,Professor Kagan 認為單憑自由意志論證並不足以令人信服地證明靈魂的存在。
其次,講座討論了從不尋常或超自然現象來論證靈魂存在的觀點,其中最主要的例子是瀕死經驗(Near-Death Experiences, NDEs)。
- 現象描述與靈魂解釋:許多人在經歷心臟驟停或其他嚴重生理危機後被救活,會報告類似的經驗:感覺意識離開身體、漂浮在空中、通過隧道、看到亮光、感到強烈的平靜和喜悅、遇到已故親人或宗教人物。靈魂論者認為,對這些經驗的最佳解釋是,這些人在生理上瀕死時,他們的非物質靈魂暫時離開了身體,可能瞥見了來世或另一個存在層面,然後又回到了身體。這種解釋似乎能直接關聯瀕死經驗與靈魂的存在及其死後存續的可能性。
- 反駁與物理學解釋:Professor Kagan 指出,雖然靈魂解釋看似直觀,但也存在物理學或生物學的替代解釋。他將這兩種解釋類比為「兩個房間」(一個是今生,一個是來世,靈魂暫時進入第二個房間)和「一個房間」(只有今生,瀕死經驗只是在房間邊緣,即生理極端狀態下的特殊體驗)。物理學解釋認為,瀕死經驗是身體和大腦在嚴重缺氧、生理壓力或特定化學物質(如內啡肽)釋放等極端狀態下產生的神經生理現象。例如,缺氧和異常的腦電活動可能導致隧道視野和亮光幻覺,內啡肽可能帶來欣快感。
Professor Kagan 認為,雖然目前的科學解釋可能尚未完全解釋瀕死經驗的所有細節,但存在進行這種物理學解釋的強烈「承諾」。他認為,訴諸靈魂作為解釋,往往只是一個「解釋的承諾」(說靈魂存在,它就能解釋)而非一個詳細的解釋機制,而物理學解釋則指向具體的生物化學和神經學過程。在「對最佳解釋的推論」框架下,Professor Kagan 認為物理學的解釋途徑更具說服力,或者至少與靈魂解釋同樣具有解釋力,使得瀕死經驗不足以成為證明靈魂存在的有力證據。講座也簡要提及了其他超自然現象(如通靈、鬼魂)也被用來論證靈魂,但 Professor Kagan 認為這些現象往往存在世俗或欺騙性的解釋(如魔術),缺乏足夠強的證據來壓倒物理學解釋。
最後,講座介紹了源自笛卡爾(Descartes)的另一種論證。這是一種不同於前兩者的純粹哲學論證,不依賴於經驗觀察或對最佳解釋的推論,而是基於概念上的可想像性(conceivability)。
- 論證核心:Professor Kagan 邀請聽眾進行一個思想實驗:想像自己(或他自己)在早上醒來,感知到周遭環境(聽到聲音、感到恐慌),心智活動顯然存在,但當看向鏡子或嘗試觸摸身體時,卻看不到或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想像自己的心智(思維、意識、感受)存在,而自己的身體不存在。
- 推論原則:笛卡爾式的論證認為,如果我們可以想像事物 A 在沒有事物 B 的情況下存在,那麼事物 A 和事物 B 在邏輯上必然是不同的事物。因為如果 A 和 B 是同一個事物,那麼想像 A 在沒有 B 的情況下存在,就如同想像 A 在沒有 A 的情況下存在,這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 Professor Kagan 用講台作為例子:你無法想像這個講台存在而這個講台不存在。
- 結論:既然我們可以想像自己的心智在沒有身體的情況下存在,根據上述原則,這證明了心智和身體在邏輯上是不同的事物,它們並非同一個東西。因此,心智並非只是身體的另一種說法,它是一個獨立於身體的實體,即靈魂。
Professor Kagan 讚揚了這個論證的精巧和吸引力,並指出它至今仍在哲學界引發熱烈辯論。他特別強調這個論證並非說「可想像的就一定是真的」,而是說「如果能想像 A 沒有 B,那麼 A 和 B 在概念上或邏輯上就必須是不同的」。
總結 Professor Kagan 在這段講座中的觀點:雖然有論證試圖藉由自由意志、瀕死經驗或笛卡爾式的可想像性來證明非物質靈魂的存在,但他認為這些論證都面臨嚴峻的挑戰。自由意志論證的前提存在疑問;瀕死經驗等超自然現象更容易或同樣合理地通過物理主義框架來解釋;而笛卡爾論證雖然精巧,但也存在複雜的哲學爭議。儘管承認意識的性質(例如「主觀體驗是什麼感覺」)對物理主義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和謎團,Professor Kagan 傾向於認為,現有的支持靈魂存在的論證,其說服力尚未達到足以令人放棄物理主義立場所需的程度。
總字數:約 23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