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ate of Affairs》(五)

一段婚外情不必是關係的句點,它可以是一次徹底的重塑契機。經歷風暴後的伴侶,可以選擇不只是「存活」,而是有意識地利用這場危機,共同創造出一段更誠實、更具韌性、也更充滿活力的「第二段婚姻」。

這是 Esther Perel 思想中最充滿希望,同時也最具挑戰性的一部分。它超越了「留下或離開」的簡單二分法,深入探討了「如何留下」以及「留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讓我們用費曼學習法,透過一個生動的類比,來徹底解析這個關於毀滅與重生的深刻觀點。

我們可以將一段長期穩定的婚姻,比喻成一棟共同建造和居住的房子。這棟房子裡有你們共同的回憶、習慣、財產和對未來的規劃。而一場婚外情的揭露,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劇烈地動搖了這棟房子的根基,牆壁上出現了觸目驚心的裂痕,甚至部分結構已經坍塌。

地震過後,房子的主人(也就是這對伴侶)面臨著抉擇。 Perel 觀察到,他們通常有三種不同的應對方式,這也對應了婚外情後關係的三種不同結局:

第一種是「受害者(The Sufferers)」,他們選擇住在廢墟裡。 這些伴侶決定不離開這棟房子,但他們也從未真正去修復它。他們用一些臨時的帆布和木板遮風擋雨,但每天的生活都被地震的創傷所籠罩。房子的每一道裂痕,都成為了他們互相指責、不斷重提舊事的證據。「你看這道牆,就是因為你那次……才會裂開的!」婚外情成為了他們關係中永恆的背景音和無法癒合的傷疤。他們雖然還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這棟房子已經不再是家,而成了一座「婚姻監獄」,雙方都被困在無盡的怨恨和痛苦之中。他們只是「存活」了下來,但生活品質極低,關係本身早已死亡。

第二種是「建造者(The Builders)」,他們選擇在原地重建一模一樣的房子。 這些伴侶非常務實,他們重視家庭、孩子和共同建立的生活。地震過後,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清理瓦礫,然後按照原來的藍圖,盡快將房子恢復原狀。他們修補裂痕、重新粉刷,努力讓一切看起來和地震前「沒有兩樣」。他們選擇「放下過去,向前看」。這種方式的好處是能夠快速恢復穩定和日常秩序。然而,Perel 指出,這種重建模式的風險在於,他們可能從未真正去檢查和加固那個在地震中暴露出來的、有問題的地基。他們只是回到了地震前的狀態,而那個狀態,可能恰恰是孕育地震的溫床。他們避免了深入探討危機的根本原因,因此,雖然房子重建了,但它依然脆弱,隨時可能在下一次「餘震」中再次動搖。

第三種,也是 Perel 認為最具轉化潛力的一種,是「探索者(The Explorers)」,他們選擇利用這次機會,設計並建造一棟全新的房子。 這些伴侶認識到,舊的房子既然會倒塌,就說明它原來的設計有問題。他們沒有急著恢復原狀,而是將這片廢墟視為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他們會一起坐下來,審視舊房子的藍圖,討論:「我們當初為什麼這樣設計?哪些部分是我們真正喜歡的?哪些結構性的問題導致了這次的災難?在我們人生的新階段,我們需要一棟什麼樣的房子?」

這個過程,就是 Perel 所說的「創造第二段婚姻」。這段新婚姻,可能會有更開放的空間(更誠實的溝通)、更堅固的地基(更深刻的信任)、以及更好的防災系統(應對未來誘惑和挑戰的能力)。他們沒有試圖忘記地震,而是將地震的教訓融入了新房子的設計之中。婚外情不再是一個需要被掩蓋的羞恥秘密,而是成為了他們共同歷史中一個痛苦但重要的轉捩點,一個促使他們成長的催化劑。

那麼,一對伴侶如何才能從「受害者」或「建造者」,轉變為「探索者」呢?Perel 認為,關鍵在於 「意義的創造(Meaning Making)」

「探索者」們所做的,不僅僅是處理背叛的事實,更是去共同探索這件事的「意義」。他們會問一些超越「你和她/他做了幾次?」這類「偵探式問題」的「探索式問題」,例如:「這段經歷對你意味著什麼?」「你在那裡找到了什麼是在我們的關係中感受不到的?」「這場危機揭示了我們之間哪些早已存在卻被忽視的問題?」

這種對話的轉變,將雙方從對立的「原告」與「被告」關係,轉變為共同研究一個複雜課題的「合作夥伴」。他們共同書寫了這場危機的敘事,使得婚外情從「你對我做的一件事」,變成了「我們共同經歷的一場風暴」。當語言從「你/我」轉變為「我們」時,真正的療癒和整合就開始了。

更重要的是,這場「地震」徹底粉碎了他們對關係的許多天真幻想,比如「只要我們相愛,就永遠不會被別人吸引」或者「我們的婚姻是絕對安全的」。探索者們學會了擁抱不確定性。他們明白,伴侶並不屬於自己,而是「暫時借予的」,這份關係需要每天主動地去經營和選擇,而不是理所當然地存在。這種對「失去的可能性」的清醒認知,反而成為了保持關係活力的最強動力,它迫使他們跳出安逸和懈怠,持續地對彼此保持好奇和投入。

最後,Perel 提煉了從這些「探索者」身上學到的教訓,為所有希望擁有更堅韌、更充滿活力的親密關係的人,提供了寶貴的啟示——也就是說,我們如何才能在不經歷毀滅性地震的情況下,就學會建造一棟更堅固的房子?

答案是反直覺的。傳統的「婚外情預防手冊」會教我們加固門窗、安裝監視器——比如限制伴侶的異性友誼、檢查手機、要求完全透明等等。 Perel 認為,這些「國土安全措施」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它會扼殺關係中的自由空氣,反而讓「越界」變得更具誘惑力。

她提出的,是一種更具智慧的「防災策略」:

  1. 在關係中承認「第三者」的存在: 這不是指真的引入第三者,而是承認在兩人世界之外,永遠存在著誘惑、幻想和可能性。伴侶之間需要有勇氣和空間,去談論彼此的慾望,即使那些慾望有時並不是指向對方的。這種坦誠,就像是為房子安裝了「壓力釋放閥」,可以安全地釋放掉那些可能積聚並引發結構性損壞的壓力。
  2. 重新定義信任: 將信任從「對確定性的依賴」(我相信你永遠不會傷害我),轉變為「對不確定性的信心」(我相信,即使我們遇到了無法預測的困難,我們也有能力一起面對和處理)。這種信任,不是建立在一個永不倒塌的承諾上,而是建立在雙方共同應對危機的能力上。
  3. 合作的越軌(Collaborate in Transgression): 這是 Perel 最具創造性的建議之一。既然對新鮮感、冒險和打破常規的渴望是人性的一部分,那麼與其讓它成為一種對抗關係的力量,不如有意識地將它引入關係內部。伴侶可以共同成為「共犯」,去打破他們自己的常規。這可以是很小的事情:一次沒有計劃的旅行、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做愛、或者像書中例子那樣,用秘密郵件帳號在白天互傳情色訊息。這些小小的「共謀」,為穩定的關係注入了婚外情所獨有的那種興奮、玩味和活力,從而削弱了向外尋求刺激的必要性。

總結來說,Esther Perel 的第五個核心論點,為經歷了不忠這場毀滅性風暴的關係,提供了一條充滿希望的重生之路。她告訴我們,危機本身不是結局,我們如何回應危機,才決定了它的遺產。一段關係的終極力量,不在於它從未出現裂痕,而在於它有能力在裂痕出現後,將其轉化為更深刻的連結。婚外情這場大火,可以將房子燒成灰燼;但對於那些勇敢的「探索者」來說,它也可以是一場淨化式的野火,燒掉枯死的灌木,讓土壤變得更加肥沃,從而長出更強壯、更美麗的新生命。最終,這不僅是關於如何修復一段婚姻,更是關於如何讓愛在複雜而真實的人性面前,得以持續進化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