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耦顧客價值鏈(四)

好的,我們已經探討了顛覆的本質(解耦)、原因(降低三種成本)以及傳統企業的兩大應對策略(重耦合與再平衡)。現在,我們將視角轉換到顛覆的另一端,即那些試圖發起挑戰的新創企業或企業內部的新事業體。這引導我們進入本書的第四個主要論點,它提供了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個顛覆者應該如何從零開始,有步驟、有紀律地發起一場成功的解耦式顛覆?

作者認為,顛覆並非總是天才靈光一閃的產物,也不是只能靠無數次的試錯來實現。成功的解耦式顛覆,背後有一套可以被「工程化」的流程。


主要論點四:解耦式顛覆可以被系統性地工程化,其核心在於識別並切入顧客價值鏈中的「薄弱環節」,然後透過「耦合」相鄰活動來實現規模化增長。

這個論點將顛覆從一種看似混亂、不可預測的藝術,轉變為一門有方法、有紀律的科學。對於創業者或企業內的創新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張極具價值的行動藍圖。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如何發起顛覆」(解耦),第二階段是「如何擴大戰果」(耦合)。

階段一:發起顛覆——五步解耦工程學

作者提出了一個五步法,來指導顛覆者如何精準地找到並攻擊現有市場的弱點。讓我們用一個新的類比來貫穿這五個步驟。假設你想顛覆傳統的汽車銷售行業

第一步:識別目標客群及其完整的顧客價值鏈(CVC)

這一步是所有工作的基石,也是最容易被草率處理的一步。你不能只是模糊地說「我要為買車的人服務」。你必須像一位偵探一樣,鉅細靡遺地描繪出一個典型顧客(比如,一位想買第一輛家庭休旅車的年輕父親)從產生念頭到最終完成購車的完整心路歷程和行動軌跡。

這條鏈可能遠比你想像的要長:

  • 需求萌芽:意識到家裡即將有新成員,需要更大的空間。
  • 初步研究:上網看汽車媒體的評測文章、逛汽車論壇看網友的討論。
  • 形成考慮清單:鎖定三到四款候選車型(例如 Toyota RAV4, Honda CR-V, Mazda CX-5)。
  • 比較規格與價格:在各大汽車網站上比較油耗、安全配備、官方定價。
  • 尋找實體體驗機會:前往不同品牌的經銷商(Dealer)展廳,實際看車、試乘。
  • 與業務員互動:聽取業務員的介紹,詢問詳細的配備差異。
  • 進行試駕:實際開車上路,感受操控性和舒適度。
  • 價格談判:與業務員就車價、贈品、保險等進行討價還價。
  • 決定與簽約:做出最終決定,簽訂購車合約。
  • 辦理貸款與保險:處理繁瑣的金融與保險文件。
  • 等待交車與領車:等待車輛到港、整備,然後前往經銷商處領車。
  • 後續使用與保養:開始用車,並定期回到原廠進行保養。

只有把這條鏈畫得如此詳細,你才能看清楚整張「戰場地圖」。

第二步:分類價值鏈上的各項活動

接下來,你要戴上「顧客的眼鏡」,為這張地圖上的每一個節點標註上它的價值屬性:

  • 價值創造:試駕(體驗駕駛樂趣)、領到新車(獲得擁有權的喜悅)。
  • 價值捕獲:價格談判、簽約付錢、辦理貸款與保險(這些都是顧客付出金錢的環節)。
  • 價值侵蝕:在不同經銷商之間奔波(耗時耗力)、與業務員周旋(心理壓力大)、處理繁瑣文件(耗費精力)、等待交車(時間成本)。

第三步:識別價值鏈中的「薄弱環節」

薄弱環節,就是那些顧客不得不做、但卻感到痛苦(價值侵蝕),或是前後兩個環節被強制綁定、但顧客其實很想分開處理的地方。在購車流程中,一個非常明顯的薄弱環節,就是「跨品牌比較與試駕」。

傳統模式下,如果你想比較 RAV4 和 CR-V,你必須先去 Toyota 的展廳,跟 Toyota 的業務員聊,試駕 RAV4;然後再開車去 Honda 的展廳,跟 Honda 的業務員聊,試駕 CR-V 。這個過程極度耗時、耗力,而且你在每個地方都只能聽到對自家品牌有利的說辭,難以得到客觀的比較資訊。這是一個巨大的痛點。顧客其實很想將「一次性完成所有目標車型的試駕」這個活動,與「在特定品牌經銷商處購車」這個活動分開。

第四步:打破薄弱環節

這一步是顛覆的行動核心。你的任務就是設計一個解決方案,專門針對上一步找到的薄弱環節,為顧客顯著地降低成本(金錢、時間、精力)。

針對「跨品牌試駕」這個痛點,你可以創立一個名為「DriveNow」的新服務。這個服務的核心是:我們不賣車,我們只提供一個中立的、一站式的試駕體驗中心。我們在一個寬敞的場地,集合了所有主流品牌的熱門休旅車。顧客只需要預約一次,就可以在一個下午,連續試駕 RAV4 、 CR-V 和 CX-5,甚至可以在同一條路線上進行背靠背的比較。我們還提供客觀的規格數據,但不做任何推銷。

這個服務,精準地將「試駕體驗」這個價值創造活動,從傳統經銷商的銷售流程中「解耦」了出來。它為顧客極大地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並提供了傳統模式無法給予的客觀比較價值。

第五步:預測現任者的反應

在你推出「DriveNow」之後,傳統的經銷商會如何反應?他們可能會嘗試「重耦合」:例如,推出「到府試駕」服務,把車直接開到你家,增加便利性來留住你;或者,他們可能會與你的試駕中心合作,在你這裡放置車輛並支付費用,把你變成他們的行銷通路(這就是一種「再平衡」)。你必須提前思考這些可能性,並準備好應對策略。例如,你可以透過與汽車媒體合作,強化自己中立、客觀的品牌形象,讓顧客更加信任你。

透過這五個步驟,一個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就誕生了。它並非憑空想像,而是基於對顧客價值的深刻洞察和系統性的分析,像工程師設計產品一樣,一步步建構出來的。

階段二:擴大戰果——透過「耦合」實現增長

成功地解耦了一個環節,並獲取了第一批核心用戶後,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成長。作者指出,顛覆者成長的最佳路徑,不是盲目地進入看似熱門的其他市場,而是沿著顧客價值鏈,去「耦合」那些與你核心服務相鄰的活動。這是一種基於「顧客端協同效應(Customer-side Synergies)」的增長策略。

讓我們繼續「DriveNow」的例子。你已經成功地佔據了「試駕」這個環節。現在,你應該往價值鏈的哪一端擴展?

  • 向上游耦合:你的顧客在來試駕之前,都經歷了「線上研究」和「比較規格」的階段。你可以推出一個內容豐富的網站或 App,提供比現有汽車媒體更深入、更客觀的車輛評測和用戶口碑數據。因為你已經透過試駕服務建立了信任,顧客很自然地會使用你的線上工具。這樣,你就把「研究比較」和「實體試駕」這兩個相鄰的活動「耦合」在了一起。
  • 向下游耦合:顧客試駕完畢,做出了決定,下一步是什麼?「價格談判」和「辦理貸款」。你可以利用你集合了大量潛在購車者的優勢,反過來與各個經銷商談判,為你的用戶爭取一個「保證最低價」。你還可以與銀行合作,提供一站式的線上貸款申請服務,簡化繁瑣的文件流程。這樣,你就把「試駕決定」、「購車優惠」和「金融服務」這三個環節也「耦合」了起來。

這就是書中阿里巴巴和 Airbnb 的增長路徑。阿里巴巴從 B2B 電商(一個環節)開始,逐漸向上游耦合了搜尋(一淘),向下游耦合了支付(支付寶)和物流(菜鳥網路),最終覆蓋了整個線上購物價值鏈。它的每一次擴張,都不是跳躍到一個不相關的領域,而是沿著顧客完成「購物」這項任務的路徑,順理成章地提供下一個環節的服務。

這種基於 CVC 相鄰活動的「耦合」式增長,有幾個巨大的好處:

  1. 獲客成本極低:你不需要去尋找全新的客戶,你只需要向你現有的、已經信任你的客戶,提供他們下一步就需要用到的服務。
  2. 成功率更高:因為你深刻理解你的顧客在這條價值鏈上的需求和痛點,所以你推出的新服務往往更能切中要害。
  3. 建立了更深的護城河:當你耦合的環節越多,你為顧客創造的「整合價值」就越大。顧客在你這裡可以一站式地、無縫地完成更多任務,切換到其他零散服務的成本(主要是精力成本)就變得非常高。你從一個單點服務的提供商,變成了一個平台級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總結來說,第四個論點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顛覆者行動手冊。它告訴我們,顛覆始於精準的「解耦」,即透過五步工程法,找到並攻克顧客價值鏈上最薄弱的那個環節,為顧客創造出無可替代的單點價值。而顛覆的規模化,則來自於智慧的「耦合」,即沿著顧客的任務路徑,一步步整合相鄰的活動,透過創造無縫的體驗和協同效應,最終鎖定顧客,成為新的市場主導者。這條從「解耦」到「耦合」的路徑,是從游擊戰到正規戰的演進,也是從一個顛覆性點子成長為一個偉大公司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