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理解後真相的本質 (What Is Post-Truth?)
讓我們先想像一下,你要向一個完全不了解「後真相」概念的十二歲孩子解釋這是什麼。你會怎麼說呢?這本書的第一個核心論點,就是要界定並闡述「後真相」究竟是什麼,以及它與我們熟悉的謊言、宣傳、或政治操作有何不同。
首先,讓我們談談「真相」本身。想像一下,天空是藍色的。這是一個可以被觀察和驗證的事實。亞里斯多德很久以前就說過:「說『是』者『非』,或說『非』者『是』,是錯的;而說『是』者『是』,或說『非』者『非』,則為真。」這聽起來很繞口,但意思就是,如果一個說法跟現實世界相符,它就是真的;如果不符,它就是假的。在「後真相」時代,這種對「客觀事實」的強調,似乎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
牛津詞典將「後真相」定義為「與客觀事實相比,訴諸情感和個人信念更能影響公眾輿論的環境或情況。」這裡的「後」(post)字,並不是指我們已經「超越」了真相,好像真相已經過時了一樣;更準確地說,是指真相被「蒙蔽」了,變得無關緊要了。想像一下太陽,它一直都在那裡,但如果烏雲遮住了它,我們就暫時看不見太陽的光芒了。「後真相」就像那片烏雲,它讓事實的光芒變得黯淡,甚至讓人們覺得,事實是什麼好像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感覺」什麼,或者我「相信」什麼。
書中提到,唐納・川普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後的一系列言論,是「後真相」現象的典型體現。例如,他聲稱如果他輸了選舉,那是因為選舉被操縱了(儘管沒有證據);他當選後,又宣稱自己其實贏得了普選票(如果扣除數百萬非法選票的話,同樣缺乏證據);他還說他總統就職典禮的觀禮人數是美國歷史上最多的(照片和交通記錄都顯示並非如此)。這些說法的共同點是,它們與可驗證的事實不符,但卻能有效地激起支持者的情感共鳴,或者強化他們既有的信念。
那麼,「後真相」僅僅是說謊嗎?不完全是。作者指出,說謊是「意圖欺騙」地陳述一個虛假的事實(第八頁,原書第 26 頁)。謊言需要一個聽眾,目的是操縱聽眾去相信一個說謊者明知是假的事情。而「後真相」的範疇更廣。哲學家哈里・法蘭克福在他的著作《論狗屁》(On Bullshit)中提到,「胡扯」(bullshitting)的人不一定是在說謊,他可能只是對真相毫不在乎(第九頁,原書第 27 頁)。「後真相」可能包含這種對真相的漠視,也可能包含政治上的犬儒主義,例如紐特・金瑞契曾說,民眾對犯罪率的「感受」比聯邦調查局的統計數據更重要。這顯示了一種態度: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通常是政治目的),事實是可以被選擇、被扭曲、甚至被拋棄的。
更進一步地說,後真相的「最純粹形式」,可能是當一個人認為群眾的反應「確實改變了」關於謊言的事實(第九頁,原書第 27 頁)。換句話說,如果足夠多的人相信某件事,或者某件事能引起足夠強烈的情感反應,那麼它就變成了「事實」,或者至少比客觀事實更重要。這就引出了後真相的核心特徵:它不僅僅是挑戰我們「認識」現實的能力,甚至可能挑戰「現實本身的存在」(第十頁,原書第 28 頁)。
作者強調,「後真相」這個詞本身帶有強烈的「規範性」,意思是它是由那些關心真相、並感覺到真相受到威脅的人所提出的。它表達了一種擔憂。而那些擁護或實踐後真相的人,並非認為「後真相是好事」,而是他們可能根本否認問題的存在,或者認為他們只是在講述「故事的另一面」,甚至認為他們有權提出「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凱莉安・康威在解釋白宮新聞秘書關於就職典禮人數的錯誤說法時,就用了「另類事實」這個詞。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作者認為,當一個人的信念受到「令人不安的事實」威脅時,他有時會選擇挑戰事實,而不是修正自己的信念(第十三頁,原書第 31 頁)。這種對事實的「後真相」式反應,通常發生在我們試圖維護比真相本身更重要的東西(例如我們的意識形態、政治立場或情感認同)之時。因此,「後真相」可以說是一種「意識形態至上論」(ideological supremacy),其實踐者試圖強迫他人相信某事,無論是否有充分的證據支持它。這最終會演變成一種政治統治的手段。
想像一下,如果政府決定建造更多監獄,不是因為犯罪數據顯示有此必要,而是因為官員們「感覺」犯罪率在上升,那會是怎樣一個世界?這就是後真相可能導致的後果。個人的錯誤認知,後果可能由個人承擔;但當我們的領導者或整個社會都否認基本事實時,其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書中舉了南非前總統姆貝基否認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能治療愛滋病,導致超過三十萬人死亡的例子。
總結來說,後真相的核心論點是:在一個後真相的環境中,客觀事實的影響力下降,而情感和個人信念在塑造公眾意見和個人信仰方面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說謊或宣傳,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現象,其中真相本身被視為次要的,甚至是可以為了迎合特定觀點或情感而被操縱、扭曲或拋棄的。這種現象的出現,往往與維護某種意識形態或追求政治優勢的動機有關,其後果可能對個人和社會都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理解後真相,就是要認識到這種將事實從屬於政治觀點的危險趨勢,並思考為何會發生以及如何應對。這本書接下來的章節,將會深入探討後真相的根源,例如科學否認的歷史、認知偏誤、傳統媒體的衰落、社交媒體的興起以及後現代主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