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主要論點:信用卡的演變及其在支付系統和消費者信貸中的雙重角色 (Evolution of the Credit Card and Its Dual Role in the Payments System and Consumer Credit)
在理解了消費者信貸的需求、供給以及信用報告系統的運作之後,本書將焦點轉向了一個在現代消費者金融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的產品——信用卡。信用卡已經從最初單純的支付便利工具,演變成同時在支付系統和消費者信貸市場中扮演核心角色的複雜金融產品。這種演變伴隨著消費者態度的轉變、使用行為的多樣化以及持續的監管關注。
本節將解釋信用卡的「前世今生」,以及為什麼這個小小的塑膠卡片會在我們的錢包和經濟生活中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信用卡的演變:從支付便利到信貸工具
書中首先回顧了信用卡的發展歷程,強調其功能和角色的轉變:
- 早期階段:作為支付工具的出現
- 信用卡的雛形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初,當時一些百貨公司和石油公司開始向其顧客發行「簽帳卡」(charge plates 或 charge cards),允許顧客在店內賒帳消費,然後在月底統一結算。這些早期的卡片主要是為了提高顧客忠誠度和支付便利性,其信貸功能非常有限(通常是短期、無息的延期支付)。
- 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通用型簽帳卡是 1950 年由 Diners Club (大來卡) 推出的,主要面向商務旅客,用於在合作的餐廳和酒店消費。隨後,American Express (美國運通) 也推出了類似的簽帳卡。這些卡片仍然是以支付便利為主要目的,通常要求每月全額還款。
- 銀行卡的興起與循環信貸的引入
- 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發生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和 60 年代,商業銀行開始涉足信用卡業務。最初,銀行發行的信用卡也主要是簽帳卡。但很快,銀行意識到可以將循環信貸 (revolving credit) 功能整合到信用卡中。
- 循環信貸允許持卡人不必在每個月底全額還款,而是可以選擇償還一部分欠款(通常有一個最低還款額要求),剩餘的未償還餘額則可以「滾動」到下一個月,銀行會對這部分未償餘額收取利息。這標誌著信用卡從單純的支付工具向重要的消費者信貸工具轉變。
- 早期的銀行卡品牌如 BankAmericard (後來的 Visa) 和 Master Charge (後來的 MasterCard) 正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最初,這些卡片的發行和受理範圍比較有限,但隨著銀行間合作網絡的建立(如 Visa 和 MasterCard 的協會組織),它們逐漸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通用的支付和信貸工具。
- 技術進步與市場擴張
- 數據處理和電子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如磁條技術、銷售終端機 POS 系統、自動化授權和清算網絡等)極大地推動了信用卡的普及。這些技術使得信用卡交易的處理更快捷、成本更低廉,也使得發卡機構能夠更有效地管理風險。
- 信用評分和信用報告系統的成熟(如我們上一章討論的)也為信用卡的大規模發行提供了基礎,使得發卡機構可以更精準地評估申請人的信用風險,並向更廣泛的人群提供信用卡。
- 市場競爭的加劇也促使發卡機構不斷創新,推出各種具有吸引力的信用卡產品,如免年費卡、返現卡、航空里程卡等,進一步刺激了消費者的持卡和用卡意願。
信用卡在現代支付系統中的核心地位
如今信用卡(以及與其技術類似的借記卡)已經成為現代支付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替代現金和支票:信用卡為消費者提供了比攜帶大量現金更安全、比使用支票更便捷的支付方式。商家也從中受益,因為信用卡支付可以減少處理現金的成本和風險,並降低收到空頭支票的損失。
- 促進遠程交易:信用卡號碼、有效期和安全碼等信息的標準化,使得通過電話、郵購和互聯網進行的遠程交易變得極為便利。如果沒有信用卡,現代電子商務的發展是難以想像的。
- 全球通用性:主要的信用卡品牌(Visa, MasterCard, American Express, Discover 等)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接受,為國際旅行和跨境交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書中引用了美聯儲的支付系統研究數據,顯示電子支付(包括信用卡、借記卡和 ACH 轉賬)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支票支付,信用卡在其中佔據了重要份額。
信用卡作為消費者信貸工具的特點與影響
除了支付功能,信用卡更重要的角色是作為一種便捷的無抵押循環信貸工具。
- 預先批准的信用額度:持卡人一旦獲得信用卡,就擁有了一個預先批准的信用額度,可以在額度內隨時隨地獲取信貸,無需每次借款都重新申請和審批。
- 還款靈活性:循環信貸的特性使得持卡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靈活安排還款,既可以全額還款以避免利息,也可以選擇只償還部分欠款,將剩餘部分展期。
- 無抵押性質:絕大多數信用卡都是無抵押的,這意味著持卡人無需提供特定的資產作為擔保。這也使得信用卡的風險相對較高,利率也通常高於有抵押貸款(如抵押貸款或汽車貸款)。
這種便捷性和靈活性使得信用卡成為許多消費者應對短期資金周轉、平滑消費支出以及進行一些非計劃性購買的重要工具。然而,也正是這些特性,引發了關於信用卡是否會導致過度負債和非理性消費的擔憂。
消費者對信用卡的態度與理解
書中花了大量篇幅分析消費者對信用卡的態度和理解,主要基於密西根大學的消費者調查數據。這些調查揭示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 矛盾的態度:總體而言,消費者對信用卡持有比較複雜甚至矛盾的態度。一方面,他們承認信用卡的便利性和有用性;另一方面,他們也對信用卡可能導致的債務問題表示擔憂,並且認為信用卡利率過高。
- 認為使用信用卡是「好事」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認為是「壞事」的比例上升得更多,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這可能反映了公眾對金融產品風險意識的提高。
- 有趣的是,當被問及自身與發卡機構的關係時,大多數持卡人表示滿意,認為受到了公平對待,並且相信如果受到不公待遇可以輕易更換發卡機構。但當被問及其他消費者的情況時,他們的看法就變得更加負面,傾向於認為其他人更容易陷入困境。這反映了一種潛在的「他人皆醉我獨醒」的心理,或者說,媒體對負面案例的報導可能影響了人們對整體情況的判斷。
- 對信息披露的看法:儘管《誠實借貸法》(Truth in Lending Act) 要求進行詳細的成本披露,但許多消費者仍然覺得信用卡條款複雜難懂。不過,他們也普遍認為這些披露是有幫助的。
-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被問及「大多數消費者是否會仔細閱讀誠實借貸聲明」時,持卡人的肯定回答比例較低;但當問題變成「你是否會仔細閱讀」時,肯定回答的比例則顯著提高。這再次印證了上述的「他人 vs. 自我」的認知差異。
- 對信用卡影響個人財務管理的看法:大多數持卡人認為信用卡使其財務管理變得更容易或沒有影響,主要歸功於其支付便利性和消費平滑功能。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為信用卡使其財務管理變得更困難,主要是因為容易導致過度消費和債務積累。
信用卡賬戶的使用行為與還款模式
書中還分析了來自大型發卡機構的實際賬戶數據(見第七章附錄),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費者的信用卡使用和還款行為。
- 並非所有人都循環欠款:數據顯示,在任何一個月份,都有相當一部分賬戶是沒有欠款餘額的,或者是在收到賬單後全額還款的(即所謂的「便利性使用者」)。這與一些人認為大多數信用卡持卡人都深陷債務循環的印象不同。
- 還款行為的多樣性:即使是那些循環欠款的賬戶,其還款行為也呈現多樣性。有些賬戶長期只支付最低還款額,而另一些賬戶則會在不同月份支付不同比例的欠款,甚至在某些月份全額還款。長期持續只支付最低還款額的賬戶佔比相對較小。
- 「最低還款額」的誤導性:書中討論了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即信用卡賬單上關於「如果只支付最低還款額,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還清欠款」的強制性披露。分析表明,由於持卡人的實際還款行為和後續消費行為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這種基於「持續只付最低還款額且無新增消費」假設的預測,對於大多數持卡人而言,其準確性非常值得懷疑,甚至可能產生誤導。
信用卡計劃的盈利性
儘管信用卡業務伴隨著較高的信用風險和運營成本,但書中指出,對於專業化的信用卡銀行而言,這通常是一項盈利能力較強的業務(儘管也受到經濟周期的顯著影響,如 2008-2009 年金融危機期間行業出現虧損)。
信用卡業務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
- 利息收入 (Interest Income):來自循環信貸餘額的利息,這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 交換費收入 (Interchange Fees):商家每接受一筆信用卡交易,都需要向其收單銀行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這部分手續費的一部分會通過卡組織(如 Visa 、 MasterCard)分配給發卡銀行,這就是交換費。隨著信用卡支付量的增加,交換費收入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 各種費用收入 (Fee Income):包括年費(儘管競爭使得免年費卡越來越普遍)、滯納金、超限費、提現費等。書中數據顯示,在過去一段時間,罰金類費用(如滯納金、超限費)在總收入中的佔比有所上升,而年費佔比下降。
總結
信用卡已經從一種簡單的支付輔助工具,深刻地演變為現代消費者金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雙重角色扮演者:既是主流的電子支付手段,也是獲取無抵押循環信貸最便捷的渠道。技術進步、市場競爭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共同推動了這一演變。消費者對信用卡的態度複雜且多元,既認可其便利性,也擔憂其潛在風險,尤其是在看待他人使用信用卡時更為謹慎。實際賬戶數據表明,消費者的信用卡使用和還款行為具有高度異質性,並非所有持卡人都長期處於債務循環狀態。儘管面臨風險和監管壓力,專業化的信用卡業務對發卡機構而言通常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其收入來源也日益多元化。理解信用卡的這種雙重角色及其背後的消費者行為和市場動態,對於評估其對個人財務和整體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