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個主要論點:對「平庸」的頌揚和對「卓越」的敵視,會導致社會整體標準的下降,最終形成一個懲罰優秀、獎勵低劣的逆向淘汰機制。
想像一個賽跑隊伍。最初,隊伍的目標是跑得更快,打破記錄。那些跑得最快、最有天賦、最刻苦訓練的隊員,理應受到鼓勵和獎勵,他們也帶動了整個隊伍的水平提升。
然而,後來隊伍的風氣變了。有人開始說:「跑得太快會讓那些跑得慢的人感到自卑和壓力,這不利於隊伍的團結。」「我們不應該只關注速度,更應該關注每個人的參與感和舒適度。」於是,隊伍開始不再表揚跑得快的隊員,反而會批評他們「過於突出」、「不合群」。訓練的標準也開始降低,以遷就那些跑得慢的隊員。甚至,為了實現所謂的「公平」,跑得快的隊員被要求在比賽中放慢速度,或者在訓練中額外背負重物,以便讓跑得慢的隊員也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久而久之,那些有天賦、肯努力的隊員,發現自己的努力不僅得不到回報,反而受到各種限制和指責。他們可能會感到沮喪,失去動力,甚至選擇離開隊伍。而那些跑得慢、不努力的隊員,則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種「平等」,並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最終,整個賽跑隊伍的平均速度越來越慢,再也無法取得好成績,甚至連完成比賽都變得困難。
這就是《阿特拉斯聳聳肩》中所描繪的社會對「平庸」的頌揚和對「卓越」的敵視所導致的後果。
1. 對「平庸」的頌揚:
小說中的社會,充斥著一種對「平庸」和「普通」的讚美,甚至將其提升到道德的高度。像詹姆斯·塔格特這樣的人,雖然能力平庸,缺乏遠見,但他卻能憑藉其「親和力」、「善於與人溝通」(實際上是拉關係、搞權術)等特質,佔據高位。社會輿論也常常傾向於同情和支持那些「不幸的」、「弱勢的」、「普通的」人,而對那些依靠自身能力取得成功的人則抱有懷疑和嫉妒。
這種對平庸的頌揚,往往伴隨著對「標準」的模糊化和降低。人們不再追求客觀的卓越標準,而是滿足於「差不多就行」、「大家都一樣」的狀態。例如,在討論里奧諾特線的困境時,詹姆斯·塔格特會說:「全國沒有哪條鐵路沒有幾條虧損的支線。我們不是唯一的一家。這是一種全國性的狀況——一種暫時的全國性狀況。」這種說法,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無能開脫,並試圖將平庸合理化。
2. 對「卓越」的敵視:
與對平庸的頌揚相對應的,是對「卓越」的普遍敵視。當個體憑藉其才華和努力取得突出成就時,往往會被視為一種「威脅」。
- 嫉妒與詆毀:艾利斯·懷亞特的成功,被詹姆斯·塔格特等人詆毀為「貪婪」、「擾亂經濟」。漢克·里爾登的里爾登鋼,也面臨著各種毫無根據的質疑和攻擊。這種敵視,部分源於嫉妒——那些無能者無法容忍他人的成功,因為這會凸顯出他們自身的失敗。
- 「均貧富」的訴求:社會上瀰漫著一種「見不得別人好」的情緒,認為卓越者的成功是以犧牲他人為代價的,因此要求對卓越者進行限制和剝奪,以實現所謂的「公平」。這種訴求的背後,往往是那些不願付出努力,卻想坐享其成的人的慾望。
- 對「與眾不同」的恐懼:卓越本身就意味著與眾不同。在一個推崇集體和平庸的社會裡,任何形式的「突出」都可能被視為對既有秩序的挑戰。人們害怕那些擁有獨立思想和強大能力的人,因為他們無法被輕易控制和同化。
3. 逆向淘汰機制的形成:
當一個社會開始頌揚平庸、敵視卓越時,就會逐漸形成一個「逆向淘汰」的機制。
- 懲罰優秀:有能力、有創造力的人,他們的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他們的成就受到打壓,他們的自由受到限制。他們就像那個賽跑隊伍裡跑得快的隊員,不僅沒有鮮花和掌聲,反而可能要背負額外的負擔。達格妮·塔格特為了維持鐵路的運轉,不得不耗費巨大的精力去應對來自內部(如詹姆斯·塔格特)和外部的阻撓。漢克·里爾登則面臨著來自政府、同行和社會輿論的重重壓力。
- 獎勵低劣:相反,那些無能、懶惰、甚至是不擇手段的人,卻能夠通過迎合主流的平庸價值觀,或者利用制度的漏洞和權力的尋租,來獲取不應得的利益。奧倫·博伊爾的公司效率低下,卻能依靠與詹姆斯·塔格特的友誼獲得鐵路合同。衛斯理·莫克這樣的人,沒有任何實際才能,卻能通過權術和迎合上意,一步步爬上高位。
在這種逆向淘汰的機制下,社會的整體標準不斷下降。優秀的人才或者選擇離開(像小說中的「罷工者」),或者被迫壓抑自己的才能以求自保。而那些平庸甚至低劣的人,則充斥於各個領域,掌握著話語權和資源分配權。
這就像在那個賽跑隊伍裡,最終留下的可能都是那些跑得最慢的人,而隊伍的目標也不再是追求速度,而是「大家一起慢慢走」。
4. 社會的整體衰敗:
這種逆向淘汰機制的最終結果,必然是社會的整體衰敗。因為社會的進步依賴於卓越的個體和不斷創新的精神。當卓越受到懲罰,創新受到扼殺,平庸成為主流時,社會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小說通過描寫美國社會在各個領域的全面崩潰——鐵路癱瘓、工廠倒閉、能源短缺、科技停滯——生動地展現了這種逆向淘汰的惡果。曾經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死氣沉沉、資源枯竭、人人自危的社會。
約翰·高爾特在演說中也深刻地揭示了這種現象:「你們頌揚平庸,詛咒卓越。你們說,天賦異禀的人應該為那些天賦平平的人服務。你們說,強者應該為弱者犧牲。你們說,那些最有能力的人,應該是那些最沒有權利的人。」這種觀念正是導致逆向淘汰的根源。
因此,這個論點可以這樣理解: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鼓勵和獎勵卓越,而不是頌揚平庸。當一個社會開始敵視和懲罰那些憑藉自身才華和努力取得成就的個體,轉而推崇平均主義和遷就低標準時,就會形成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機制。這種機制會扼殺社會的創造力和活力,導致整體標準的下降,並最終引向社會的停滯和崩潰。捍衛卓越的價值,尊重個體的成就,是社會保持進步和繁榮的必要條件。
《阿特拉斯聳聳肩》對這種「反智」、「反精英」的社會傾向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它提醒我們,一個真正追求進步的社會,必須為卓越的個體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並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和回報,而不是試圖用「平等」的枷鎖將所有人都拉到最低的水平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