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聳聳肩(十):罷工

第十個主要論點:面對一個持續剝削和懲罰創造者、推崇非理性與集體主義的腐朽社會,有能力的個體最終的、也是唯一有效的反抗方式,就是徹底停止與這個社會的合作,收回他們的才能、智慧和勞動成果——即「罷工」。這不僅是自我保護的手段,更是促使社會崩潰並為理性重建創造條件的必要步驟。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建築師,你所在的城市正在推行一個宏偉的建設計劃。你滿懷熱情地投入其中,設計出精妙絕倫的建築藍圖,並指導工人施工。然而,你很快發現這個城市的管理者(代表社會的權力結構)存在嚴重問題:

  1. 他們不斷竊取你的設計成果,卻將功勞歸於那些溜鬚拍馬的庸才。
  2. 他們強迫你使用劣質材料,理由是「要照顧那些生產劣質材料的困難企業」,導致建築質量堪憂。
  3. 他們制定的規章制度極其荒謬,比如要求所有建築都必須符合某種模糊的「集體審美」,限制你的創新。
  4. 他們向你徵收高額的「建設貢獻稅」,美其名曰「用於城市整體福祉」,但實際上大部分都被揮霍或中飽私囊。
  5. 更重要的是,他們宣揚一種道德,認為你的才華和努力是「天賦的特權」,你有義務無償或低價為城市服務,如果你追求個人回報就是「自私自利」。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嘗試溝通、抗議、甚至妥協,希望能改變現狀。但如果所有的努力都徒勞無功,這個城市的運作機制反而變本加厲地打擊和剝削你,你會怎麼辦?

《阿特拉斯聳聳肩》給出的答案是:停止合作,徹底罷工。

1. 認識到合作的本質與前提:

小說首先揭示了社會運轉的真相:社會的財富和進步,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依賴於少數有理性、有創造力、有生產能力的個體的辛勤勞動。這些人,就是建築師、工程師、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等等。他們與社會的關係,本質上應該是一種合作關係——他們貢獻才智和勞動,社會給予他們回報(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上的尊重與自由)。

然而,當這種合作關係被扭曲,變成單方面的索取和剝削時,合作的前提就不復存在了。如果你的設計不斷被竊取,你的勞動成果不斷被掠奪,你的才華不斷被打壓,那麼你繼續「合作」下去,就等於是在資助你自己的毀滅者

2. 罷工:收回創造性貢獻:

小說中的「罷工」,並非傳統意義上工人為了爭取權益而停止體力勞動。這是一場更為深刻和徹底的罷工——大腦的罷工,精神的罷工。約翰·高爾特和他的追隨者們,選擇從社會中消失,停止他們的一切創造性活動。

  • 實業家停止經營企業:像漢克·里爾登這樣的鋼鐵巨頭,艾利斯·懷亞特這樣的石油奇才,丹·康維這樣的鐵路經營者,他們放棄了自己辛苦建立的事業,不再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
  • 科學家停止研究發明:像發明了革命性引擎的約翰·高爾特本人,以及小說中暗示的其他科學家,他們停止了知識的創造和技術的革新。
  • 藝術家停止創作:像作曲家理查·哈雷,他停止了音樂的創作,不再為社會提供精神食糧。
  • 思想家停止傳播思想:像哲學家休·阿克斯頓,他選擇隱退,不再向腐朽的社會貢獻智慧。

他們收回的是他們最根本的價值——他們的心智(mind)。他們不再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去創造、去解決問題。他們不再為這個社會提供賴以運轉的「引擎」和「燃料」。

3. 罷工的目的:不僅是自我保護,更是促使社會反思和重建:

罷工者的動機並非僅僅是為了逃避剝削和懲罰,儘管這也是一個直接原因。更深層次的目的是:

  • 揭示真相:通過他們的消失,讓社會赤裸裸地看到,究竟是誰在支撐著這個社會的運轉,是誰在創造著財富。當那些曾經被視為「寄生蟲」、「剝削者」的創造者們離開後,社會迅速陷入癱瘓,這無疑是對那些錯誤的道德觀念和經濟理論的最有力反駁。
  • 停止資助邪惡:創造者們意識到,他們的持續生產,實際上是在為那些掠奪者提供「血液」。掠奪者本身無法創造價值,他們只能依附於生產者。如果生產者停止生產,掠奪者就失去了掠奪的對象,他們的體系也就無法維持。罷工,就是停止向邪惡輸血。
  • 迫使社會反思:當社會因為失去創造者而陷入危機時,那些曾經麻木、盲從的人們,才有可能開始反思,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他們才有可能去質疑那些曾經奉為圭臬的錯誤觀念。
  • 為理性重建創造條件:小說的最終目標並非徹底毀滅社會,而是在舊秩序崩潰的廢墟上,重建一個基於理性、尊重個體權利的新秩序。罷工,可以看作是「破舊立新」的過程中的「破」。只有當舊的、腐朽的體系徹底瓦解,新的、健康的種子才有生長的空間。罷工者們在「亞特蘭蒂斯」建立的烏托邦,正是這個新秩序的雛形。

4. 罷工的道德基礎:

在安·蘭德的哲學中,個體的生命和幸福是最高的價值。任何要求個體犧牲自身、服務他人的道德,都是不道德的。因此,當社會的運作機制系統性地損害個體的生存和發展時,個體選擇停止合作,收回自己的貢獻,不僅是正當的,而且是符合道德的。

這就像那個技藝高超的建築師,當他發現自己的才華被不斷濫用和踐踏,他設計的建築因為劣質材料和荒謬指令而變得危險時,他選擇停止設計和建造,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不再參與製造危險和醜陋。

約翰·高爾特在演說中強調:「我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對它的熱愛宣誓,我永遠不會為他人而活,也永遠不會要求他人為我而活。」這句話濃縮了罷工的道德基礎——個體擁有其自身的生命和勞動成果的權利,不應被強迫為他人犧牲。

5. 罷工的必然性和徹底性:

小說強調,這種罷工必須是徹底的。任何局部的反抗或妥協,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腐朽的社會機制。只要創造者們還在以任何形式為這個社會貢獻他們的才智,掠奪者們就能繼續寄生。因此,只有徹底地收回一切精神貢獻,才能迫使舊體系徹底崩潰。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罷工者們選擇了完全消失,而不是留在社會中進行抗爭。他們認為,在一個非理性的社會中,理性的聲音是無法被聽到的,任何試圖「改良」的努力都注定失敗。唯一的出路就是讓這個錯誤的體系自行瓦解。

因此,這個論點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在一個持續壓迫和剝削創造性個體的非理性社會中,個體最根本、最道德的反抗方式,就是通過「罷工」——即有意識地、徹底地停止貢獻其心智和勞動——來切斷對這個社會的滋養。這種行動不僅是為了個體的自我保全,更是為了暴露社會的根本矛盾,加速其不可避免的崩潰,從而為一個基於理性、自由和個人權利的新社會的誕生掃清障礙。精神(理性與創造力)是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命脈,當這命脈被切斷,社會的瓦解將不可避免。

這個論點是《阿特拉斯聳聳肩》情節發展的頂點,也是其哲學思想最激進的表達。它提出了一種極端的解決方案,旨在顛覆傳統的社會倫理和權力結構,並呼喚一種對個體創造精神的絕對尊重。

這個論點的闡釋也已詳盡。至此,我們已經探討了《阿特拉斯聳聳肩》中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核心論點。這些論點共同構成了安·蘭德客觀主義哲學在小說中的具體展現,引發了讀者對個體、社會、道德、理性等諸多根本問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