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部名為「Don’t Pardon Me, I’m An Inconvenient Woman」(別原諒我,我是個不方便的女人)的 YouTube 影片,由 Dr. Becky 主講,是繼「Calling All “Good Girls”」(呼叫所有「好女孩」)一集之後的後續探討。這部影片的主要論點圍繞著女性如何識別、擁有並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渴望,以及在追求這些時所伴隨的「不方便」和不適感,並鼓勵自我認同為「好女孩」的女性去擁抱這種「不方便」。
以下是這部影片的主要論點的詳盡解釋:
-
「不方便的女人」並非旨在刻意製造麻煩,而是優先考慮自身需求時的必然狀態:
- 影片開頭就澄清,「不方便的女人」並非指那種故意製造麻煩、要求奢華待遇或從事極端自我放縱行為的女性(例如在峇里島度假一個月)。相反,Dr. Becky 將這個概念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最微小的時刻。她認為,「不方便」不是目標本身,而是在女性開始識別並主張自己的需求或偏好時,對他人(或自己內心的預期)產生的、需要去容忍的副產品。
- 她用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機場咖啡訂單故事來闡述這個核心思想:她只是想喝一杯奶少一點的熱咖啡,這是一個非常個人的、微小的需求。然而,當她拿到一杯奶量過多的咖啡時,要求店員重做這個行為,在她內心引發了巨大的波瀾和衝突。這個瞬間讓她意識到,即使是如此簡單的個人偏好,在實際表達和爭取時,也會觸發關於「我是否有權利要求事物按我想要的方式呈現」、「我是否害怕造成他人的不便或被評價」等深層問題。因此,「不方便的女人」是指那些敢於讓自己的存在、偏好和需求被看見和滿足,即使這可能讓身邊的人感到一絲不便或需要額外處理。
-
「好女孩」的框架限制了女性識別與表達自身需求的能力:
- 影片將「不方便的女人」與前一集探討的「好女孩」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好女孩」通常被教導要順從、不佔空間、不製造麻煩、優先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這種成長背景使得許多女性在需要為自己發聲時,會感到極大的不適和內疚。
- Dr. Becky 分享她自己從小也是一個「好女孩」的例子,即使蛋糕上沒有她想要的糖霜,她也會默默接受。這種模式根深蒂固,讓她們習慣於壓抑自己的願望,害怕因為表達個人偏好而顯得「自私」或不受歡迎。咖啡故事中的內心掙扎(「我是否被允許想要?」「如果我要求重做,別人會怎麼想?」「我是不是在小題大作?」)正是這種「好女孩」思維模式的體現。她強調,過去的經驗和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深刻影響著女性在當下如何回應自己的需求和與他人互動。
-
將對「不方便」的感受誤認為「罪惡感」:
- 這是影片中一個非常獨特且重要的心理學論點。許多女性在要求自己的需求被滿足(例如要求重做咖啡、退換不需要的商品)時,會感到強烈的「罪惡感」。 Dr. Becky 挑戰了這種說法,認為這種感覺往往並非真正的「罪惡感」。
- 她將「罪惡感」定義為當一個人的行為與其核心價值觀不符時產生的感受(例如,如果她對咖啡店員大吼大叫,那會與她尊重待人的價值觀相悖,此時產生的才是真正的罪惡感)。然而,在只是禮貌地要求咖啡重做或退換商品的情況下,感覺到的不適並非源於違反了自己的價值觀。
- Dr. Becky 認為,這種被誤稱為「罪惡感」的感覺,實際上是女性從小被訓練出來的一種傾向——過度關注並吸收他人的潛在不適或負面情緒。當她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店員需要額外工作(感到麻煩)、或讓排隊的客人等待(感到不耐),她們會無意識地將這些「他人可能感到的不適或惱怒」吸收到自己體內,並將其標記為「罪惡感」,以此來「承擔」這些不適,彷彿這樣就能替他人消化這些負面感受。
- 這個論點非常有力,它重新定義了女性在追求自身需求時感受到的內部阻力。這不是因為她們「做錯了什麼」(有罪),而是因為她們過於習慣於照顧他人的情緒,甚至在這些情緒尚未明確表達時就預判並內化了。
-
學會區分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並給予自己追求需求的許可:
- 基於上述對「罪惡感」的重新定義,Dr. Becky 提出了應對策略。首先,女性需要意識到並區分哪些是自己的感受(例如,表達需求時的緊張、不確定),哪些是他人可能產生的感受(例如,店員被要求重做時的惱怒、顧客等待時的不耐)。
- 她強調,當你禮貌且合理地提出自己的需求時,如果對方因此感到不便或惱怒,這是對方的感受,是對方需要自行處理的情緒。作為提出需求的人,你不必為此負責,更不必將對方的感受吸收到自己體內並誤認為是自己的罪惡感。她甚至形象地比喻,有時需要「將感覺還給它的原始主人」。
- 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給予自己追求個人需求的許可」(permission to want)。這意味著內心深處要認可自己有權利去擁有偏好、有權利表達需求,並且這些需求本身不是錯誤的來源。這種內在的許可,能夠顯著降低對他人反應的過度依賴和敏感。當你已經內在允許自己這樣做時,即使遇到外在的負面反應(如嘆氣或白眼),你也不會將其視為自己做錯事的證明,而是單純地將其看作是「這件事的另一部分——有人感到不便」,並能更好地容忍它。
-
「不方便的女人」是一種需要容忍他人不便的實踐:
- 總結來說,Dr. Becky 最終將「成為一個不方便的女人」定義為一個包含兩個步驟的挑戰:
- 步驟一:向內看,識別並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一件小事(例如,你的咖啡該是什麼樣子?結帳時不想買的商品是否應該要求退掉?)。
- 步驟二:知道一旦你採取行動去實現這件想要的事,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他人的不便。你的任務不是避免這種不便,而是學會容忍這種必然伴隨的不便。
- 總結來說,Dr. Becky 最終將「成為一個不方便的女人」定義為一個包含兩個步驟的挑戰:
這部影片的核心思想是,女性長期以來被社會和文化塑造成「好女孩」,習慣壓抑自我以迎合他人、避免衝突和不便。而「不方便的女人」的概念,不是鼓勵女性變得無禮或自私,而是鼓勵她們重新連結自己的內在需求和渴望,並在尊重的前提下勇敢地表達和追求。這個過程必然會挑戰習慣了她們「方便」存在的他人,從而產生「不方便」。影片教導的是如何處理這個過程中的不適,特別是如何不再將他人的不便內化為自己的罪惡感,而是給予自己追求幸福和滿足的許可,並有意識地容忍由此產生的、他人的不適反應。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賦權、劃定界線和心理界限的重要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