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BBC Uses AI In Its Newsrooms – AI And The Future Of News 2025

BBC 新聞部成長、創新與人工智慧總監 Nathalie Malinarich 在「AI 與新聞未來 2025」會議上主要探討了 BBC 新聞部如何運用人工智慧。

核心論點一:BBC 新聞部使用 AI 的策略可歸類為兩大方向:輔助記者工作與擴大新聞報導影響力。

Nathalie Malinarich 一開始便明確指出,如同許多其他新聞編輯室,BBC 也在嘗試利用 AI 技術,並將其應用方式歸納為兩種類型。第一類是「協助記者進行新聞工作」(tools that help journalists do their journalism),這類工具的目標是提升記者在採訪、調查、事實查核等核心業務上的效率和能力。例如,AI 可以被用於處理大量數據、協助複雜的調查或是進行內容驗證。第二類是「協助我們擴大新聞報導的影響力」(tools that help us amplify our journalism, get them further),這類工具則旨在讓新聞內容觸及更廣泛的受眾,或以更多元的形式呈現。典型的例子包括自動生成摘要(summarization)和多語言翻譯(translation),這些都能幫助 BBC 的新聞內容更容易被不同地區或習慣不同媒體格式的受眾所接收。這顯示 BBC 對 AI 的應用並非單一面向,而是涵蓋了新聞生產鏈的前端(內部工作流程)和後端(內容發布與傳播),試圖全面提升新聞運作的效率和效果。演講中提到,許多測試是內部進行的,但也有部分已面向公眾,例如翻譯功能。

核心論點二:BBC 積極開發並測試用於核實新聞內容真偽的 AI 工具,特別是針對深度偽造(Deepfake)圖片的偵測。

在資訊混亂的時代,核實(verification)是新聞機構最重要的職責之一。 Nathalie Malinarich 著重介紹的第一個具體 AI 應用,就是一個由 BBC 研發團隊、牛津大學研究人員以及 BBC 核實小組(BBC verified team)共同開發的深度偽造圖片偵測工具。這個工具目前主要供 BBC 內部的核實記者使用,處於準確性測試階段,但初步結果令人滿意,據稱準確度已達到約 90% 。

這項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生成逼真虛假圖片甚至影音(即深度偽造)的門檻越來越低,這對新聞業構成了嚴峻挑戰,極易被用於製造和傳播假新聞、惡意詆毀或誤導公眾。 BBC 開發這個工具正是為了應對這種威脅,增強自身在視覺內容核實方面的能力。

演講中提到這個工具的一些細節:它可以分析圖片,並透過熱力圖(heat map)顯示 AI 模型判斷的可疑區域,這有助於記者了解工具的「關注點」。它還能提供一個「信心百分比」(percentage of confidence),讓使用者了解工具判斷為偽造的可能性有多高。此外,工具還具備查詢已知假圖的能力,可以快速確認某張圖是否是已被廣泛揭露的偽造內容。

Nathalie 強調了未來進一步發展的方向,特別是增加「可解釋性」(explanability)。這意味著工具不僅要告訴記者「這張圖片可能是假的」,還要能解釋「為什麼」這樣判斷,指出具體的偽造痕跡或異常之處。這樣一來,記者就能將這些解釋納入報導中,向讀者透明地說明如何判證某張圖片是偽造的。此外,他們也考慮圍繞這個工具構建更多的「智能代理」(agents),以自動化更多驗證流程。雖然目前該工具主要用於圖片,但 BBC 意識到未來更大的挑戰在於影片和音訊的深度偽造,這將是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難題。這項工具的開發,體現了 BBC 運用 AI 維護新聞真實性和公信力的努力。

核心論點三:AI 可用於提升新聞報導的效率和廣度,例如利用現有資源(如廣播評論)自動生成體育賽事文字直播頁面,並已取得成功的受眾迴響。

Nathalie Malinarich 介紹的第二個範例來自 BBC 體育部(儘管來自不同部門,但她認為這是個值得新聞部借鑒的好模型)。這個案例展示了 AI 如何幫助新聞機構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擴大報導的覆蓋範圍,特別是針對那些未被電視直播、但本地受眾高度關注的賽事。

挑戰在於,許多足球比賽並未在電視上播出,而 BBC 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為每一場比賽都進行文字直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體育部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個系統:它會獲取本地電台對比賽的現場廣播評論,利用 Azure 雲服務進行實時語音轉錄(transcribed live through Azure),然後使用一個專門訓練過的 GPT 模型來識別廣播中的「關鍵時刻」(detects key moments),例如進球、罰球等。

這個 GPT 模型能夠從轉錄的文本中提取關鍵句子,生成關於這些重要事件的摘要和關鍵引述。這些由 AI 生成的內容會被匯入一個編輯介面,由人類編輯進行審核和修改後,最終發布到比賽的文字直播頁面上。

這個試點項目,例如切爾滕納姆對特拉梅爾的比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文字直播頁面的受眾竟然超過了當時的電台廣播聽眾。這強烈表明,對於許多熱衷於本地球隊但無法觀看比賽的觀眾來說,這種由 AI 輔助生成的、及時更新的文字直播內容具有很高的價值。這個案例證明了 AI 在將現有音訊內容(廣播)轉化為新的、受眾歡迎的文字格式方面的潛力,有效利用了資源,觸及了更廣泛的受眾。 Nathalie 認為,這個模型也非常適用於 BBC 擁有大量優質內容的新聞廣播,思考如何將廣播中的精彩採訪或報導轉化為文字或其他格式,從而最大化內容的價值和影響力。

核心論點四:在使用 AI 時,對受眾保持透明是至關重要的原則,並應採取易於理解的方式溝通。

在談到體育賽事的 AI 應用時,Nathalie 特別強調了透明度(transparency)的重要性。 BBC 選擇明確告知受眾,他們在這個文字直播服務中使用了 AI 來輔助生成內容。這在新聞業使用 AI 的討論中是一個關鍵且複雜的問題。有些人認為,使用 AI 應該完全透明,讓受眾知道哪些內容是由 AI 協助生成的;而另一些人則擔心,過於強調 AI 的使用可能會損害受眾對內容的信任,特別是那些本身就不信任 AI 的人群。

BBC 在這個體育案例中的做法是採取一種「相當口語化且坦誠」(quite chatty and saying hey)的方式,向受眾解釋他們如何使用 AI 來協助生成內容,以及他們如何進行人工核實和檢查。 Nathalie 認為,這種透明且易於理解的溝通方式實際上對建立信任有所幫助。她承認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因為可能存在受眾不信任 AI 的風險,但 BBC 相信,開放地說明 AI 的作用以及人類的編輯和核實過程,是贏得受眾信任的正確途徑。這突顯了 BBC 作為公共廣播機構在負責任地運用新技術方面的立場,即技術的使用必須建立在信任和透明的基礎上。

總結來說,Nathalie Malinarich 的分享表明,BBC 新聞部正積極探索和應用人工智慧,其策略涵蓋了新聞生產流程的內部效率提升和外部傳播廣度擴展。透過深度偽造偵測工具強化內容核實能力,以及利用 AI 從廣播內容生成文字直播等創新應用,BBC 旨在提升新聞的準確性、擴大報導的影響力,並更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貫穿所有應用的是對人類編輯和核實角色的強調,以及與受眾溝通時保持透明和坦誠的原則,這體現了 BBC 在擁抱技術創新的同時,維護新聞業核心價值和受眾信任的努力。這些案例為其他新聞機構如何負責任且有效地運用 AI 提供了寶貴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