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根據您提供的 YouTube 影片資料(Elite Truong 在路透社新聞學研究所的演講),主要論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並進行詳盡的解釋:
核心論點:在動盪和不確定的環境下,新聞機構的創新和實驗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創新需要以受眾需求為中心,運用多種形式和技術,並建立內部文化和流程來推動和衡量其影響力。
以下將針對這一核心論點及其衍生的子論點進行詳細闡述:
論點一:創新與實驗是應對當前不確定和動盪新聞環境的必要手段。
Elite Truong 在演講開頭便強調,創新和實驗已成為新聞機構的核心(core),而非可選(optional)。尤其在當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受眾生活方式和資訊獲取習慣劇烈變化的環境下,過去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不再適用。例如,2020 年的規劃原以為美國總統大選和奧運會是年度重點,但突如其來的全球疫情、種族不公抗議、氣候危機等,完全打亂了原有計畫。這迫使新聞機構從「預測不確定未來」轉為「報導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在這種多重危機並存、受眾亟需即時且實用資訊的時刻,新聞機構必須學會如何快速轉變,以適應環境並與受眾保持連結。因此,持續的創新和實驗能力,成為新聞機構在逆境中保持相關性和提供公共服務的基礎。
論點二:在緊急或慢性危機中,創新應聚焦於對受眾最具價值的內容和形式。
當面對像疫情這樣的緊急或慢性危機時,新聞機構的創新方向必須進行調整。 Elite Truong 提到,這需要重新評估實驗的領域,找出此刻對受眾最寶貴的東西。這可能不是花俏或技術複雜的獨立功能,而是能幫助受眾解答問題的實用資訊(服務新聞)。例如,華盛頓郵報製作的 COVID-19 傳播模擬互動圖,透過簡單易懂的視覺化方式(圓點模擬),解釋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這個實驗性的報導不僅廣受歡迎,成為當年吸引新訂戶最成功的內容之一,更因其公共服務性質而被解除付費牆,並翻譯成 13 種語言,向全球受眾提供關鍵資訊。這個案例說明,創新可以是技術驅動的,但其核心價值在於能否以新的方式,有效地向受眾傳達他們此刻最需要、最有價值的資訊。
論點三:創新的故事敘述應採用多元形式和平台,以觸及更廣泛和不同的受眾。
為了在當今碎片化的媒體環境中吸引和留住受眾,新聞機構需要超越傳統的文字報導形式,採用更具吸引力的視覺、音頻和互動方式。 Elite Truong 展示了多個案例:
* 視覺故事: 報導加州野火時,結合圖形、衛星影像、攝影和在地人物肖像,生動解釋火災的成因,並將其與社區居民的經歷相連結,即使不住在當地的人也能理解其普遍性。報導種族不公抗議時,與 The Pudding 合作,彙編超過 250 段社群媒體影片,以多視角呈現喬治·佛洛伊德事件後首七天在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發生的情況,提供更全面的視角。未來工作的報導則嘗試使用插畫和更多元化的訪談對象,以觸及更廣泛的受眾。這些都強調了視覺化和人性化敘事的重要性。
* 音頻故事: 華盛頓郵報推出播客系列,旗艦播客 Post Reports 提供工作日結束時的每日新聞摘要,深入探討當天重要故事。針對美國大選,團隊實驗了使用自動化工具 Heliograph 結合客製化的 AI 語音,透過具有地理定位功能的播客廣告位,向特定地區(例如喬治亞州)的聽眾提供即時的本地選舉結果。這是一個大膽的創新,嘗試將自動化數據更新引入音頻形式,並精準觸及特定受眾,展示了在音頻領域創新的潛力。
* 跨平台呈現: 選舉夜的視覺化報導(使用機械臂繪圖)被直播到 Twitter 和 Facebook Live 等平台,讓不習慣追蹤複雜地圖的受眾也能以較「慢新聞」的方式獲取結果。這體現了在受眾所在的平台提供內容的重要性。
* 實驗性技術: 團隊探索 5G 等新技術在遠程報導中的應用(如報導納帕谷小型企業供應鏈的故事),證明新技術能改變報導方式。
這些例子表明,創新的故事敘述是關於如何運用最適切的形式和技術,在最適切的平台觸及目標受眾,提供他們感興趣或所需的資訊。
論點四:技術(包括新興技術和簡易工具)是推動新聞創新和提升效率的關鍵工具。
Elite Truong 的團隊專注於將新興技術引入新聞編輯室,並擔任與廣告部門的聯絡人,旨在探索技術如何改進報導和呈現故事的方式,同時創造商業機會。她認為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工具(如 Heliograph)對於處理大量數據和文件、協助記者進行報導、自動更新資訊等方面非常有潛力。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幫助分析大量的影片和音頻素材。擴增實境(AR)隨著其在各大平台上的普及,未來在故事敘述中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同時,她也強調創新並非僅限於擁有大量資源的大型新聞機構。對於資源較少、特別是非英語系地區的新聞編輯室,同樣可以進行創新。關鍵在於了解你的受眾,並利用現有的或較簡易的工具。例如,加強視覺故事敘述(使用照片、插畫,即使是開源資源),或者製作針對社區的解釋性報導(將全球性議題與本地情況相連結,提供服務性資訊)。這些不涉及複雜技術的方法,同樣能有效提升新聞的相關性和吸引力。這表明技術創新既包括探索尖端技術,也包括巧妙地運用現有工具來解決問題和服務受眾。
論點五:創新的成功需要兼顧探索長期可能性與產生可擴展的學習成果。
衡量創新的成功不完全取決於傳統的 KPI(如流量或直接訂閱轉換),而是需要考慮其對未來新聞業的影響和能否產生可供內部學習和複製的經驗。 Elite Truong 的團隊所做的實驗,一部分是高影響力的項目,旨在探索新技術(如 5G)在未來幾年如何改變報導方式,為整個新聞編輯室提供早期洞察。另一部分實驗則致力於從單一的專案中提煉出可擴展的模式或模板,例如將複雜事件(如抗議活動)的社群媒體影片分析流程標準化,以便在未來類似事件中快速應用。這些可擴展的學習成果同樣是衡量成功的重要指標。與廣告部門的協作也體現了如何將商業目標(如服務訂戶、創造新商業機會)與編輯室的創新實驗相結合,形成互補的循環。這表明創新的價值在於其對機構長期發展和效率提升的貢獻,而不僅僅是單個項目的表現。
論點六:建立適應性強、跨部門協作的文化,並從失敗中學習,是持續推動創新的基礎。
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新聞機構的文化和內部運作方式至關重要。 Elite Truong 強調,要有效進行創新,需要充分利用編輯室內不同背景和技能(從傳統印刷記者到數位技術專家)的人才。建立跨部門的合作關係、打破藩籬,讓擁有不同視角的人得以交流和協作。她的團隊就像一個「連接組織」(connective tissue),將對相同領域感興趣的人連結起來,即使只是交流而非立即合作。同時,她也強調了「測試與學習」(test and learn)的重要性。設定團隊可以進行「橫向思考」(thinking sideways),嘗試不同的原型和方法。失敗是過程中的一部分,而且通常能教會我們比成功更多的東西。例如,選舉音頻實驗中,嘗試針對國會選區提供精確資訊被認為「令人毛骨悚然」而放棄,轉為提供州級結果,這就是從測試失敗中學習並調整方向的體現。這種鼓勵實驗、擁抱失敗、快速調整和跨部門協作的文化,是新聞機構保持靈活性和持續創新的動力來源。最後,她也特別提到,從業者需要具備「適應性」(adaptability),這是記者和新聞機構在未來生存和發展的最重要技能之一。
總而言之,Elite Truong 在華盛頓郵報推動的創新實踐,清晰地闡釋了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媒體景觀中,新聞機構必須將創新視為核心使命,並以策略性的方式進行。這包括:緊密關注受眾在特定環境下的需求,運用包括視覺、音頻、互動等多樣化的故事敘述形式,積極探索和應用各種技術(從尖端到簡易),平衡前瞻性研究與可擴展實踐,並在內部培養一種鼓勵實驗、協作和從失敗中學習的文化。這些努力共同指向一個目標:確保新聞業在 21 世紀能夠持續有效地傳遞有價值的資訊,服務公眾,並尋找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