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自由貿易的基本論點是什麼?亞當·斯密的觀點在今天看來是否仍然適用?
亞當·斯密主張建立一個「自然的自由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個人可以自由追求自身利益,而政府則提供商業運作所需的法律框架和公共物品。斯密認為,如果外國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某種商品,那麼向外國購買並將國內資源轉向更具優勢的生產領域是明智的。他堅信,國家如同家庭一樣,如果能以更低的價格從外部獲得商品,就不應自行生產。儘管時代變遷,全球經濟更加複雜,但斯密關於專業化分工、比較優勢以及貿易能促進國家整體財富增長的觀點,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核心的指導意義。
- 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是如何影響國際貿易的?當前全球貿易壁壘的趨勢如何?
關稅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稅,直接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降低其競爭力。非關稅壁壘則包括進口配額、產品標準、海關程序等,它們以更間接的方式限制進口。儘管如此,非關稅壁壘在許多國家可能成為更重要的貿易障礙,但難以精確衡量。總體而言,過去幾十年全球貿易壁壘顯著下降,尤其是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並開放市場之後。然而,非關稅措施仍然被一些國家用來保護國內生產商免受進口競爭。
- 川普政府對國際貿易採取了哪些主要行動?其國內和國際反響如何?
川普政府的主要貿易行動包括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新的關稅,並對其他國家如鋼鐵和鋁產品也加徵了關稅。這些行動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引起了廣泛爭議。在美國國內,川普政府內部在全球主義者(認為貿易能加強美國及其世界地位)和民族主義者(認為貿易和國際協議損害美國經濟,關稅能提供幫助)之間存在嚴重分歧,而川普總統明顯站在民族主義者一邊。國際上,許多國家對美國單方面加徵關稅表示反對,並採取了報復性措施,引發了貿易戰的擔憂。
- 什麼是反傾銷稅?其徵收程序和經濟影響是什麼?
反傾銷稅是對以「低於公平價值」的價格在美國市場銷售的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低於公平價值」通常指出口價格低於出口商在本國市場的價格或生產成本加合理利潤。美國國內企業可以向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申訴,指控外國進口商品存在傾銷並損害了美國國內產業。如果商務部裁定存在傾銷,且 ITC 裁定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性損害,就會徵收反傾銷稅,稅率通常等於傾銷幅度。然而,反傾銷法容易被國內企業濫用,且其計算方法(如「歸零法」)常被批評為不公平,可能導致過高的稅率,並對進口商和消費者造成負面影響。
- 保護主義對經濟有哪些潛在的成本?它真的能創造就業機會嗎?
保護主義政策,如關稅和配額,會導致多種經濟成本。它們會提高國內商品的價格,降低消費者的福利;扭曲資源配置,使資源無法流向更有效率的產業;限制競爭,阻礙創新和生產力提高;並可能引發其他國家的報復性措施,損害本國的出口。雖然保護主義可能在短期內保護某些國內產業的就業,但從長遠來看,它並不能創造或增加總體就業。相反,它只是將就業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而且往往是以犧牲整體經濟效率為代價的。例如,對鋼鐵徵收關稅可能會增加鋼鐵產業的就業,但會提高使用鋼鐵的產業(如汽車製造業)的成本,可能導致這些產業的就業減少。
-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管理全球貿易中扮演什麼角色?它是否成功地促進了世界貿易的增長?
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一個管理國際貿易規則的國際組織,其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 WTO 的主要功能包括監督成員方的貿易政策、處理貿易爭端以及作為多邊貿易談判的論壇。總體而言,GATT 和 WTO 在降低貿易壁壘和促進世界貿易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功。自二戰以來,世界商品貿易量增長速度遠超世界商品產出量的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多邊貿易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WTO 確立了非歧視原則,並推動了多輪關稅削減談判。
- 區域貿易協定(RTAs)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日益普及。它們與多邊貿易體系有何關係?它們的利弊是什麼?
區域貿易協定(RTAs),如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達成的、旨在降低或取消彼此之間貿易壁壘的協定。 RTAs 的數量近年來顯著增長。它們可以作為多邊貿易自由化的補充,通過消除特定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來促進貿易創造,使消費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獲得商品。然而,RTAs 也可能導致貿易轉移,即成員國從效率更高的非成員國轉向效率較低的成員國購買商品,從而降低全球經濟效率。一些經濟學家對 RTAs 持懷疑態度,認為它們可能削弱多邊貿易體系,並導致複雜的「義大利麵碗」效應,增加貿易的複雜性和成本。
- 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對其經濟發展有何影響?在勞工和環境標準方面存在哪些相關的爭議?
許多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通常會對其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包括促進出口增長、吸引外國投資、提高生產力和技術水平。日本和一些東亞經濟體的經驗為此提供了例證。然而,開放市場也可能帶來挑戰,例如國內產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可能導致失業和產業調整。在勞工和環境標準方面,存在許多爭議。一些人認為,自由貿易可能導致勞工和環境標準較低的國家為了獲得競爭優勢而降低標準,形成「競次」效應。另一些人則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發展中國家會逐步改善勞工和環境保護。將勞工和環境條款納入貿易協定是一個複雜且有爭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