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on Squibb 30 年的商業經驗

好的,這篇文章總結了作者 Simon Squibb 30 年的商業經驗,提供了一套從零開始創辦、經營到最終退出企業的全面指南。以下是主要論點的提取和詳細解釋:

**核心主旨:**

作者認為成功的商業並非始於一個「獨創」的點子,而是始於對自己熱情的追隨,並將這種熱情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相結合。成功的關鍵在於建立一個有目的性、注重文化、懂得延遲滿足並持續學習和適應的品牌,而非僅僅追求利潤的「業務」。此外,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學習如何面對失敗、學會放手,並建立強大的系統和團隊,最終才能實現「自由」,而不被自己的事業所束縛。

**主要論點與詳細解釋:**

1. **創業始於熱情而非獨創點子:** 作者強調,與傳統觀念不同,成功的事業不是尋找市場空白或獨創點子,而是從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開始。他以自己的 Fluid 創意代理公司為例,該公司並非獨創,但因為他對市場行銷的熱愛,才能持續創新和領先。因此,創業的第一步是寫下自己喜歡和不喜歡做的事情,專注於熱愛的事物並精益求精,將不喜歡的事情外包。這能確保企業家有持續的動力和毅力面對挑戰。
* **詳細解釋:** 教育體系往往讓人害怕失敗,傾向於補足弱點,但在商業世界,應該將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長和熱愛的事情上。這種熱情驅動的力量能讓人願意花更多時間深入研究,甚至將工作與生活融合(work-life balance is not exist, there is only syncing up your life with your business)。當你對某事充滿熱情時,你更有可能保持領先,發現新的技術和方法,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獨創性固然可貴,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將熱情轉化為可行的商業模式並持續執行。

2. **商業成功的三個關鍵步驟:** 在確定熱情和初步想法後,接下來是具體實踐。
* **第一步:執行 (Execution) 。** 作者建議從簡單的事情開始,例如播客、部落格、社群媒體發文等,讓想法落地。不必追求完美,先開始做,然後逐步改進。他以自己的播客為例,一開始設備簡陋,但通過持續執行不斷提升品質。
* **第二步:考慮收入來源 (Revenue Streams) 。** 收入模式不一定在初期就完全明確,可以通過實驗來尋找。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從你正在做的事情中賺錢,不要一開始就限制自己(如按時計費的攝影師)。保持靈活,像拳擊手一樣,根據情況調整收入模式。
* **第三步:找到強大的目的 (Purpose) 。** 這是作者認為現代企業成功的核心。一個超越利潤的目的能激勵團隊和吸引客戶。當企業有了更大的目的,管理將變得更容易,因為你只需管理「目的」,而非人。它能讓人們願意為一個共同的理想奮鬥,而不是僅僅為了金錢。
* **詳細解釋:** 這三個步驟是相互關聯的。執行是讓想法具現化,收入來源是確保企業的生存,而目的是提供長期動力和吸引力。作者強調目的的重要性,認為純粹為了利潤的企業難以建立忠誠度和凝聚力。一個有目的的企業,其員工和客戶會因為共同的價值觀而聯繫在一起。尋找目的的方法包括反思自己關心的問題、困擾自己的問題,並嘗試將自己的生活與解決這些問題連結。

3. **贏的秘訣:延遲滿足與文化建立:** 作者認為,成功的企業懂得延遲滿足,初期不急於賺錢,而是專注於創造價值和建立客戶關係。此外,強大的企業文化(culture will eat strategy for breakfast)至關重要,尤其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運氣也是成功的一部分,但運氣可以「駭入」(hackable),方法是:
* **堅持不懈 (Persistence):** 對事業的熱愛和目的能幫助你堅持下去,熬過競爭對手。
* **明確目的地 (Know your destination):** 知道自己追求的成功是什麼樣子,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這決定了發展方向。
* **勇於冒險 (Take risk):** 不要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運」的謊言,冒險才是獲得運氣的關鍵。擁抱恐懼,承擔合理的風險。
* **詳細解釋:** 延遲滿足的例子包括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平台,它們在初期投入大量精力建立用戶基礎,延遲了變現。這使得它們能夠建立強大的用戶社群和網絡效應。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能提高員工士氣和客戶忠誠度。客戶中心的文化意味著將客戶的需求和滿意度放在首位,這能贏得信任和口碑。關於運氣,作者認為努力工作是必要的,但光靠努力是不夠的。敢於走出舒適區,嘗試新的事物,承擔風險,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

4. **學習如何失敗:** 成功的基石是接受失敗、從失敗中學習並反彈。不要害怕看起來像個失敗者或得到低分,因為這往往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 **詳細解釋:** 作者認為,學校教育讓人們害怕失敗,追求完美,但現實世界充滿不確定性。經歷失敗,甚至失去一切,是磨練韌性的過程。重要的是不要讓物質擁有你,放下短期的自我(ego),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學會享受失敗的過程,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比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更重要。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從多次失敗中走出來的。

5. **使用思維導圖取代傳統商業計劃書:** 傳統商業計劃書過於僵化,而思維導圖更能反映商業的靈活性和發展潛力。
* **詳細解釋:** 思維導圖始於你的愛好或熱情,然後擴展到商業模式的不同方面,例如播客、網絡、品牌、應用程式、團隊、夥伴、商品等。思維導圖沒有固定的模板,可以根據業務的發展不斷添加和修改節點。它能幫助你視覺化業務的各個方面,思考不同部分之間的聯繫,並保持靈活性,以便在市場變化時迅速調整。這比遵循一個預設的、可能已經過時的商業計劃更有效。

6. **尋找共同創辦人:** 共同創辦人可以提供問責制和互補的技能。尋找共同創辦人就像尋找生活伴侶一樣,需要仔細考慮。
* **詳細解釋:** 共同創辦人的價值在於互相監督和支持,尤其是在獨自創業感到孤單或遇到困難時。理想的共同創辦人應具備與你互補的技能(你擅長的不喜歡做,對方擅長做),但最重要的是擁有相同的道德準則(moral code)。作者建議詳細寫下你希望找到的共同創辦人的特質,並積極向外界表達你在尋找這樣的人(post it),利用網絡尋找。在股權分配上,作者強烈建議 50/50 的分配,以避免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未來可能的衝突。當然,要通過股東協議明確決策權,避免決策僵局。

7. **銷售是一門系統:** 任何人都可以學會銷售,關鍵在於理解系統和流程。
* **詳細解釋:** 銷售不是推銷產品的功能和價格(賣牛排),而是銷售產品能帶來的價值和感受(賣滋滋聲)。學習喬布斯的銷售方式,專注於產品為客戶帶來的改變和體驗。銷售的三個步驟是:首先,徹底了解你的客戶是否需要你的產品或服務;其次,判斷你是否喜歡這個客戶,是否能建立真正的聯繫;最後,如果前兩步都符合,交易自然會發生。此外,銷售是一個長期遊戲,要有耐心,持續與潛在客戶保持聯繫,建立關係,而不是一次性推銷。展現真誠和個性也很重要,因為人們更願意與他們信任和喜歡的人做生意。

8. **市場行銷是持續的連接和實驗:** 市場行銷是一個複雜但重要的領域,需要實驗、了解客戶、建立品牌和系統。
* **詳細解釋:** 50% 的市場行銷費用可能被浪費,因為關鍵在於找到對的受眾。市場行銷的精髓在於與客戶建立長期的連接,而不僅僅是短期推廣。品牌建設是核心,好的品牌即使沒有 Logo 也能被認出。作者提出的「樓梯哲學」(staircase philosophy) 指的是通過引人注目的創意活動(如購買樓梯並進行 PR)來獲得關注,並逐步擴大影響力。建立市場行銷系統很重要,可以將內容因應不同平台進行調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市場行銷應該是令人愉快的過程,企業家應該將自己的熱情融入其中。關愛員工也是一種重要的市場行銷,因為員工代表著品牌。

9. **公關 (PR) 的藝術:** 獲得媒體報導需要有策略、有針對性並主動配合。
* **詳細解釋:** 公關應該是有針對性的,目標明確,以便獲得具體成果,而非僅僅為了虛榮。了解你的目標受眾在哪裡,哪些媒體能觸及他們。其次,記者通常很忙碌,如果你能為他們提供完整的故事(寫好新聞稿,附上高解析度圖片),他們更有可能報導你的故事。研究記者的寫作風格和感興趣的領域,並與他們建立聯繫(例如通過 Twitter 互動)。最後,企業主本人就是最大的公關資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社交媒體形象,因為這會影響品牌聲譽。

10. **如何獲得投資者:** 獲得投資是加速發展的途徑,但也需要謹慎。有不同的投資者類型和方法。
* **詳細解釋:** 在尋找投資者之前,首先要問自己是否真正需要投資。不適當的投資者可能會成為新的老闆,帶來麻煩。不同階段的企業需要不同類型的投資者。早期階段可能有家族和朋友投資(他們了解你),或將團隊成員視為潛在投資者(他們了解業務)。天使投資人通常是個人,他們不僅提供資金,還提供經驗和網絡。接近天使投資人的最好方式是尋求他們的幫助和建議,讓他們感覺到價值,創造「害怕錯過」(FOMO) 的感覺,而不是直接要錢。風險投資(VC)通常投資於已經證明模式需要擴展的企業,需要通過介紹或網絡接觸。另一種非傳統的方式是讓客戶或品牌合作夥伴投資你的擴張。此外,眾籌(Crowdfunding)是另一種無需稀釋股權就能獲得資金的方式,可以預售產品或通過股權眾籌獲得投資。

11. **如何獲得贊助:** 獲得贊助的關鍵在於理解贊助商的需求和價值觀。
* **詳細解釋:** 贊助商尋求的是價值回報(ROI),無論是曝光、流量還是銷售。同時,情感銷售也很重要,讓贊助商的高管或團隊對你的項目產生情感連結。了解贊助商的品牌價值觀和傳統的市場行銷方式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媒體購買公司或廣告代理商來接觸贊助商,他們是品牌和媒體之間的橋樑。另外,自然而然地使用並展示你喜歡的品牌,有時也能引起品牌的注意,促成合作。

12. **建立品牌:** 品牌是企業的目的和精髓,超越了 Logo 和視覺設計。
* **詳細解釋:** 品牌是關於你的企業代表什麼,你為什麼存在。你可以從個人品牌開始,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和個性,這有助於塑造企業品牌。個人品牌難以規模化,但對小型企業尤其重要。企業品牌需要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觀和定位,與創始人個人品牌相結合但又有所區別。建立品牌有兩種主要策略:一是參考模式 (reference model),通過贊助有影響力的人來提升品牌形象(例如 Nike 贊助運動員);二是領導力模式 (leadership model),由企業領導者親自代表品牌價值(例如 Steve Jobs 之於 Apple)。兩種模式都有風險,需要謹慎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對不符合品牌價值觀的合作說「不」,因為損害品牌聲譽只需要很短的時間。

13. **如何招聘、發展和建設團隊:** 核心在於招聘與企業目的契合的人,並給予他們價值。
* **詳細解釋:** 如果企業有清晰的目的,並且招聘的員工認同這個目的,那麼管理將變得更容易,因為大家都在為共同的目標努力。招聘時要仔細考察應聘者的價值觀,查看他們的社交媒體,了解他們真正關心什麼。給予員工股權是建立忠誠度和激勵團隊的重要方式,讓他們與企業的成功掛鉤。雖然有風險,但作者認為相比於人員流動和管理壓力,這是更小的風險。企業的成長不僅僅是規模的擴大,更是文化的發展。從創始人什麼都做的「通才」模式轉變為允許員工成為某些領域的「專才」,並建立相應的系統,是企業擴展的關鍵。企業家也要思考成長的目的,是為了個人成就還是為了實現更大的願景。

14. **如何解僱員工:** 這是困難但必要的技能。關鍵在於及時識別和處理不適合的人。
* **詳細解釋:** 解僱員工需要遵循法律程序,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斷和執行。作者提出「七八定律」(seven and eight rule),指那些「差點就夠好」的員工。他們不像完全不適合的員工(一二級)會自然離開,也不像表現出色的人(九十級)會留下來。這些七八級員工最難處理,因為他們有時表現好,有時又不行。作者認為,如果一個員工在你或團隊的對話中頻繁出現(一周超過一兩次),那可能就是問題所在。不要因為害怕找不到替代人選而不敢解僱七八級員工,因為這會影響優秀員工的士氣,最終導致公司充斥著表現平平的人。最好的做法是誠實溝通,了解他們的問題,甚至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更適合的工作。

15. **如何走向全球:** 走向全球可以分散風險並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 **詳細解釋:** 很多人認為走向全球很困難,但實際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首先,研究不同市場的機會,即使不立即開設辦事處,了解這些機會也能在融資或尋找合作夥伴時派上用場。其次,可以考慮授權或加盟 (franchising) 的模式,讓其他人在不同的市場運營你的品牌。走向全球通常意味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作者認為經營一個大型企業反而比小型企業更容易,因為可以建立更完善的系統和團隊。不要讓自己在單一市場受到限制,給自己走向全球、發展大型企業的機會。

16. **如何獲得導師:** 作者認為傳統意義上的「導師」概念有誤區,更重要的是找到能回答具體問題的人。
* **詳細解釋:** 人們往往過分追求「導師」這個詞,而忽略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知識和建議。與其泛泛地尋求導師,不如明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並尋找在這方面有經驗的人。可以將「導師」的概念替換為「顧問」(advisor),邀請他們加入你的顧問委員會,給予他們股權,這能讓關係更明確和有目的性。研究你想請教的人,了解他們關心什麼,不要問那些泛泛的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先給予價值,幫助你想請教的人,這更有可能贏得他們的時間和尊重。利用人脈尋求推薦也是找到潛在導師的有效方式。

17. **股權結構的工作原理:** 股權分配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需要理解股權與控制權的區別,並謹慎規劃。
* **詳細解釋:** 擁有 50% 以上的股權並不一定等於擁有控制權,控制權更多體現在股東協議和運營協議中。創業初期不要出售過多股權,以免在未來需要融資時沒有足夠的股權。與共同創辦人合作時,作者強烈建議 50/50 的股權分配,並通過第三方或明確的協議來解決決策僵局。股權結構應該與企業的長期目標相一致,例如如果計劃 IPO,需要在早期就考慮上市的股權要求。給予員工股權(無論是股票期權還是實際股權)是激勵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早期融資時,可以使用 SAFE 等工具,延遲對企業估值,讓投資者根據未來的價值進行投資。股權結構複雜,需要深入研究或尋求專業法律意見。

18. **如何出售企業:** 出售企業有多種方式,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個你不想賣的企業。
* **詳細解釋:** 當你真心熱愛並投入於你的事業時,它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從而吸引買家。一個你不想賣的企業在談判時具有最強的地位。出售企業的方式包括:意外的出售(因為你的企業非常成功),與潛在買家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通過業務出售代理,與競爭對手合併(通常價值不高),或讓管理團隊進行收購。作者認為,出售給非競爭對手有時能獲得更高的價值,因為他們看到了你在行業內獨特的價值。最終,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出售一個你熱愛的企業,並讓它在新的所有權下繼續發展,同時也能讓團隊成員獲得應有的回報,是一種理想的結局。作者強調,不要僅僅為了出售而建立企業,這樣很容易建立一個你不愛的事業,最終可能被它困住。

總結來說,Simon Squibb 的商業哲學強調內在驅動力(熱情與目的)、長期視角(延遲滿足與品牌建設)、開放與合作(共同創辦人與夥伴關係)、學習與適應(擁抱失敗與思維導圖)以及系統化運作(招聘、成長與公關)的重要性。他鼓勵讀者跳脫傳統思維框架,敢於冒險和嘗試,並最終實現個人和事業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