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lshit Jobs: A Theory

**大衛·格雷伯《狗屁工作》核心論點解析**

大衛·格雷伯的著作《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是一部深刻且具挑釁性的社會學與人類學分析,旨在揭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一種普遍存在卻鮮少被系統性探討的現象:大量勞動者從事著他們自己內心認為毫無意義、不必要甚至有害的工作,即所謂的「狗屁工作」。本書不僅僅是描述這一現象,更深入探討了其定義、分類、成因、對個人精神與社會的影響,以及我們為何未能對此提出普遍質疑。

**一、 狗屁工作的定義與核心特徵**

格雷伯首先致力於定義何謂「狗屁工作」。他提出的核心定義是:一種完全沒有意義、不必要或有害的有償僱傭工作,甚至連從事者本人都無法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儘管作為僱傭條件的一部分,員工覺得有義務假裝情況並非如此。

這個定義包含幾個關鍵要素:

1. **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結合:** 判斷一份工作是否為「狗屁工作」的首要標準,來自於從事者本人的主觀感受。格雷伯認為,如果一個員工私下深信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那麼他的判斷通常是準確的。因為身處其中的人最了解實際情況。然而,這並非純粹主觀唯心,格雷伯也暗示存在客觀現實,員工的判斷是對這種現實的反映。
2. **無意義、不必要或有害性:** 這類工作對世界沒有做出任何積極貢獻,甚至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如果這份工作消失,世界不會有任何損失,甚至可能變得更好。
3. **偽裝與欺騙性:**「狗屁工作」的從業者通常需要假裝他們的工作是有意義、有必要的。這種存在於現實與偽裝之間的鴻溝是其顯著特徵,也是造成精神痛苦的重要來源。這區別了狗屁工作與那些雖然有害但從業者並不否認其性質的工作(如黑手黨殺手,格雷伯認為這不算狗屁工作,因為其從業者通常不偽裝其工作的社會效益)。
4. **區別於「爛工作」(Shit Jobs):** 格雷伯明確區分了「狗屁工作」與「爛工作」。爛工作通常是有實際社會價值的,例如清潔工、護士、垃圾收集員等,但工作條件差、待遇低、不受尊重。而狗屁工作往往待遇不錯,工作環境舒適,甚至享有較高的社會聲望,但其本質卻是空洞的。

**二、 狗屁工作的五種類型**

基於大量的訪談與案例研究,格雷伯將狗屁工作歸納為五種主要類型(這些類型可以重疊或組合):

1. **隨從(Flunkies):** 這類工作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讓某個上級或組織看起來更重要、更有地位。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襯托他人。例如,僅僅為了顯示公司有前台而設立的、幾乎無事可做的接待員;或是為了讓高管顯得日理萬機而雇用的、實際上無關緊要的助理。古代封建領主的僕役、門衛等也是此類工作的歷史原型。
2. **打手(Goons):** 這類工作本身具有攻擊性或欺騙性,且其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因為其他人或組織雇用了他們。例如,企業說客、公關專家(尤指那些專門美化有問題行為的)、電話推銷員、公司律師(尤指專門尋找法律漏洞或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如果所有人都停止雇用他們,這類工作就會消失。格雷伯認為軍隊也屬於此類,因為國家需要軍隊僅僅是因為其他國家有軍隊。
3. **補漏人(Duct Tapers):** 這類工作的存在,是因為組織內部存在某種本可修復的缺陷或故障,但組織卻選擇雇用專人來處理這個問題造成的後果,而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例如,需要手動將數據從一個不兼容的系統複製到另一個系統的員工;或者專門安撫因上級失誤而憤怒的客戶,卻無權解決根本問題的員工。他們就像是用膠帶(Duct Tape)去修補本應更換的水管。
4. **打勾人(Box Tickers):** 這類工作的存在,是為了讓組織能夠聲稱自己在做某件實際上並未在做的事情。他們透過製造報告、填寫表格、參與調查等方式,營造出一種組織正在處理某個問題或達到某個標準的假象,但這些活動本身對於達成宣稱的目標毫無助益,甚至可能轉移了真正有用的資源。例如,為了應付合規要求而進行的、流於形式的調查與報告撰寫;或是為了證明某項活動正在進行而設立的協調崗位,儘管該活動本身並無實質進展。
5. **監工(Taskmasters):** 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不必要的上級,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分派任務給下屬,但如果沒有他們,下屬完全可以自行完成工作。第二類則更為有害,他們不僅是多餘的,還積極地為他人創造狗屁工作,監督狗屁工作,甚至設立全新的狗屁工作崗位。他們是「狗屁工作的製造者」。

**三、 狗屁工作的心理與精神影響:「精神暴力」**

格雷伯認為,從事狗屁工作會對人的精神造成深刻的傷害,他稱之為「精神暴力」(Spiritual Violence)。這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1. **目的感的剝奪:** 人類天生具有一種渴望對世界產生可預期影響的本能(卡爾·格魯斯稱之為「作為原因的快樂」)。感覺自己的行為有意義、有效果,是自我意識和存在感的基礎。狗屁工作剝奪了這種目的感,讓人覺得自己是多餘的、無用的,甚至不存在。
2. **虛假與偽裝的痛苦:** 持續被迫假裝自己的工作有意義,而內心深知其不然,這是一種令人痛苦的認知失調。員工不僅要忍受工作的無聊,還要演出一場自己並不相信的戲,這加劇了疏離感和自我否定。
3. **無法言說的痛苦與怨恨:** 從事狗屁工作的人往往收入不錯,社會地位也可能不低,這使得他們很難向他人訴說自己的痛苦。別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在無病呻吟(「給你錢讓你什麼都不做,你還有什麼不滿?」)。這種不被理解的狀態,加上內心的空虛,容易滋生怨恨。
4. **道德困境與怨恨的轉移:** 社會普遍存在的「工作倫理」認為工作本身具有道德價值,不工作或工作不努力的人是可鄙的。狗屁工作者一方面被迫參與這種無意義的勞動,另一方面又看到那些從事真正有社會價值工作(如教師、護士、清潔工)的人反而待遇低下、不受尊重。這種價值倒掛的現象,使得狗屁工作者可能將內心的挫敗感和怨恨轉移到那些從事「真實」工作的人身上,形成一種複雜的社會怨恨平衡。

**四、 狗屁工作大量滋生的原因:管理封建主義與金融化**

格雷伯挑戰了關於狗屁工作來源的常見解釋(如官僚主義僵化或全球化導致的複雜性增加)。他認為,狗屁工作的大量滋生與晚期資本主義的結構性轉變密切相關,特別是「管理封建主義」(Managerial Feudalism)的興起和經濟的「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

1. **從生產到分配/尋租的轉變:** 當代經濟越來越不像傳統資本主義那樣以生產商品為核心,而更像是一種封建式的租金榨取和戰利品分配系統。金融業(FIRE – Finance, Insurance, Real Estate)的膨脹是典型代表。利潤越來越多地來自於創造和交易債務、收取費用和罰款,而不是實際的生產活動。
2. **管理層級的無限增殖:** 在這種以分配和控制資源為核心的體系中,權力和地位往往通過管理層級的數量來體現。管理者傾向於擴大自己的下屬團隊(隨從),即使這些下屬無事可做。同時,為了管理這些日益龐大的層級結構,又需要更多的管理者(監工),形成無休止的層級增殖。這在學術界、創意產業等領域尤為明顯。
3. **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悖論:** 儘管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鼓吹效率和市場競爭,但實際推行的「市場改革」往往導致了更多的文書工作、合規要求和中介層級,即更多的官僚主義(私營部門的官僚主義同樣嚴重)。格雷伯認為,這部分是政治選擇的結果,維持大量(即使是無意義的)就業有利於社會穩定和維護統治階級的權力。歐巴馬關於保留醫療保險行業工作崗位的言論被格雷伯視為一個例證。
4. **信息產業的模糊性:** 所謂的「服務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信息工作」或管理、行政類工作的增長,而這正是狗屁工作最容易滋生的領域。

**五、 社會為何未能反對狗屁工作的增長?**

格雷伯探討了為何這個明顯的社會問題沒有引發大規模的反對或討論:

1. **勞動價值論的扭曲與工作倫理的內化:** 我們繼承了一種複雜的、甚至矛盾的關於工作的價值觀。一方面,存在著認為勞動創造價值的傳統(勞動價值論);另一方面,源於神學(特別是新教倫理)的觀念,將工作本身,尤其是辛苦、帶有犧牲性質的工作,視為一種道德義務和美德。後者逐漸佔據主導,使得任何形式的工作都被認為優於不工作,即使這份工作毫無意義。
2. **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倒掛:** 社會普遍接受了一種現象:工作的社會貢獻越大(如護理、教學),其經濟回報往往越低。反之,許多對社會價值可疑甚至有害的工作(如某些金融衍生品交易、過度的企業公關)卻能獲得極高的報酬。這種價值倒掛被內化,甚至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做有意義的工作本身就是回報」)。
3. **怨恨的平衡:** 如前所述,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互怨恨(失業者、狗屁工作者、有意義工作者、精英階層之間)形成了一種政治上的平衡,掩蓋了問題的根源,並阻礙了共同的反抗。統治階級樂見這種分裂。
4. **無法量化的困境:** 社會價值難以量化,這使得對工作的價值進行客觀評估變得極其困難,也讓質疑某些工作價值的聲音難以形成共識。

**六、 政治影響與可能的出路**

狗屁工作的存在及其引發的怨恨情緒,塑造了當前的政治格局,特別是右翼民粹主義的興起。它加劇了社會分裂,使得人們難以團結起來應對共同的挑戰。

格雷伯認為,解決狗屁工作問題的關鍵在於打破工作與生計之間的強制聯繫。他重點討論了「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可能性:

1. **脫鉤工作與收入:** UBI 為每個人提供無條件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得人們不再僅僅為了生存而被迫接受無意義的工作。
2. **消除大量官僚機構:** 現存的許多福利審查、就業輔導等機構(本身也充滿了狗屁工作)將變得不再必要,可以大大縮減官僚體系。
3. **解放生產力與創造力:** 人們將有時間和自由去從事他們真正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無論是創造性的、社群性的還是關懷性的工作。
4. **提升真工作的價值與議價能力:** 當人們擁有基本收入保障後,那些真正必要但條件惡劣的「爛工作」將不得不提高待遇和改善條件才能招到人。同時,狗屁工作的吸引力會大大降低。
5. **促進社會自由:** UBI 被視為一種提升個體自由的手段,讓人們有「說不」的權利,拒絕接受非人化、無意義的勞動安排,從而可能瓦解工作場所中的專制關係。

**總結**

大衛·格雷伯的《狗屁工作》是一部極具洞察力的著作。它診斷了當代社會的一個核心病症:在技術足以讓我們大幅減少勞動時間的時代,我們反而創造了大量讓人精神空虛、毫無意義的工作。這不僅是經濟效率低下的問題,更是一個深刻的道德、政治和精神危機。格雷伯追溯了這種現象的歷史根源、經濟結構動因和文化心理基礎,揭示了「管理封建主義」的興起、工作倫理的變遷以及社會價值與經濟報酬之間的悖謬關係。他指出,狗屁工作造成的「精神暴力」正在侵蝕我們的社會結構和個體幸福感,而社會對此的沉默和容忍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最終,他將希望寄託於像 UBI 這樣的社會變革,以期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的關係,讓人們從無意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追求真正有價值的存在。本書的核心論點是對現代工作體制的強烈批判,呼籲我們重新審視工作的意義和社會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