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是否已經處於 AI 時代?這個時代與過去的網路時代、 PC 時代和手機時代有何不同? 是的,我們已經一同進入 AI 時代。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主管所言,「我們都是 AI 時代的居民」。這個時代是建立在網路時代的基礎之上,透過網路時代累積的大量數據,AI 展現了新的能力。與 PC 時代的文書處理便利化、網路時代的全球資訊串聯與社群連結,以及手機時代的隨時隨地連線不同,AI 時代的電腦開始具備學習甚至一定程度的思考能力,我們可以更自然地用母語與電腦溝通,並且 AI 能夠生成文章、圖像、程式碼等多種結構化資訊,進而改變我們的工作與學習方式。
AI 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像 ChatGPT 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對教育帶來了哪些主要的衝擊與機會? ChatGPT 等 AI 模型的出現,讓我們第一次能以對話的方式與電腦互動,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如同「a 電腦真的變成了一個腦」。在教育方面,AI 提供了許多機會,例如協助教師準備教材、產生測驗題目、批改作業(需經人工驗證)、個人化課程以及輔助語言學習等。全球已有相當比例的師生使用 AI 服務。然而,教育專家也仍在探索 AI 與教育的關係,重要的是如何在 AI 時代建構一個有效的教育體系。
AI 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模式?有哪些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的 AI 應用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AI 並非新鮮事物,它早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例如,在美國舊金山和洛杉磯,已有大量付費使用的無人駕駛計程車(如 Waymo),這代表 AI 已經在取代部分駕駛的工作。亞馬遜的倉庫中也出現人形機器人(Digit)協助搬運貨物,雖然其目的是協助工人而非取代,但也顯示 AI 在勞動力領域的應用。此外,AI 也廣泛應用於工程科技、行銷、顧問、秘書等工作,甚至可以生成法律合約和動畫。
在 AI 協作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定位自己?「Copilot」(副駕駛)的概念對我們有何啟示?「Copilot」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意味著 AI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是我們的助手,像飛機的副駕駛一樣協助我們。我們應該學習如何有效地與 AI 協作,讓 AI 幫助我們完成工作和學習,但同時也要保持自主性,不完全依賴 AI 做出所有決策。我們還沒有準備好讓 AI 完全取代人類完成大部分的事情,而 AI 在短期內也可能無法做到。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學習和善用 AI 這個工具。
面對 AI 帶來的挑戰,例如資訊真假難辨、全球化帶來的文化衝擊,以及學生可能過度依賴 AI 而導致「大腦外包」,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 AI 帶來的資訊風險,我們需要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對於任何資訊都應保持懷疑並進行查證。全球化的確可能使 AI 給出的答案不一定最適合本地情況,因此我們需要保持對本土知識和文化的重視。對於「學生大腦外包」的風險,教育者和家長需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 AI,在利用 AI 提升效率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避免過度依賴。
既然 AI 已經具備強大的閱讀理解能力,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人類,那麼未來的學習方式應該如何調整?我們應該更側重於解題還是問問題的能力? 由於 AI 具備驚人的閱讀和摘要能力,未來的學習方式可以更加側重於資料的獲取和理解,讓 AI 協助處理大量的閱讀任務。更重要的是培養問問題的能力,因為在 AI 時代,提出好的問題,才能引導 AI 提供有用的答案。雖然解題能力仍然重要,但教育應更強調培養學生提出精確、有深度問題的能力,這將是 AI 時代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如何有效地與 AI 溝通以獲得我們需要的答案?提問的技巧有哪些關鍵要素? 與 AI 溝通的關鍵在於將問題講清楚、提供足夠的背景資訊和情境。提問時,可以定義自己的角色(例如運動教練、初學者),明確目標(例如在六個月內完成馬拉松),並詢問 AI 是否需要更多資訊。更進階的技巧是學習模仿專業人士的用語,這樣有助於 AI 給出更專業的回答。此外,要意識到 AI 的回答是基於機率,因此清晰且具體的提問至關重要。
在教育領域,教師應該如何擁抱和利用 AI?有哪些值得推廣的 AI 應用方向? 教師應該積極學習和使用 AI 工具,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例如利用 AI 備課、設計多元評量、規劃課程等。現階段,更值得推廣的是利用 AI 縮短教師處理行政和備課的時間,讓教師有更多時間與學生互動。語言教學是目前認為 AI 最有潛力且影響最大的領域之一,例如利用 AI 進行口語練習和測驗。重要的是,教育體系應設定課綱並進行實驗,確保 AI 應用在教育上的正確性和適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