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維利《君王論》(三)

好的,我們已經探討了君王在思想層面應如何擁抱現實主義,以及在物質層面應如何建立自身武力。現在,我們將進入《君王論》中最具哲學深度,也是最高潮的部分。這部分回答了一個終極問題:在一個充滿變數、混亂無序的世界裡,一個人的成功究竟是靠自身努力,還是純粹運氣使然?馬基維利對此提出了他最著名的概念之一,這也構成了他的第三個主要論點:君王的成敗,取決於其個人「能力」(Virtù)與外在「命運」(Fortuna)之間永恆的角力與互動。命運雖然強大,但並非主宰一切;一個卓越的君王能憑藉其非凡的能力,預見、應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駕馭命運的狂流,從而化危機為轉機,締造偉業。


第三部分:論點三 —— 駕馭時代的狂瀾:能力(Virtù)與命運(Fortuna)的共舞 (主要基於第 25 章,並貫穿全書)

在我們深入之前,必須先釐清馬基維利使用的這兩個核心詞彙,因為它們的含義遠比字面翻譯要豐富得多。如果不能準確理解這兩個詞,我們就無法抓住《君王論》的精髓。

什麼是「命運」(Fortuna)?

當我們今天談到「命運」或「運氣」(Fortune)時,通常指的是偶然的好運或壞運。但在馬基維利的語境中,Fortuna 是一個更宏大、更具威脅性的概念。你可以將它想像成一股支配著世界運行的,反复無常、不可預測的巨大力量。它不是某個有意志的神,而更像是自然界的混沌法則。它代表著歷史的潮流、時代的變遷、突發的瘟疫、意外的死亡、經濟的崩潰——所有那些個人無法控制的外部環境因素的總和。

馬基維利在第 25 章給出了一個絕妙的比喻,這也是我們理解 Fortuna 的最佳途徑。他將 Fortuna 比作一條「泛濫的洪水猛獸般的河流」(one of those raging rivers)。當它發怒時,洪水會沖毀堤壩、淹沒平原、捲走樹木與房屋,一切都在它面前屈服,無人能擋。這就是 Fortuna 的力量——當時代的巨變來臨時,個人的力量顯得如此渺小。想一想,一個生於和平盛世的君王,與一個生於戰亂年代的君王,他們面臨的挑戰是截然不同的,這就是 Fortuna 的安排。

什麼是「能力」(Virtù)?

這個詞的翻譯最具挑戰性。 Virtù 絕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美德」(Virtue),即仁慈、誠實等道德品質。馬基維利在前面章節已經清楚地表明,傳統美德有時反而是君王的絆腳石。 Virtù 是一個源自古羅馬,充滿陽剛之氣的概念,它包含了:才幹、膽識、魄力、遠見、決斷力、精力,以及在必要時採取冷酷手段的勇氣。 它是一個君王綜合性的主觀能動力量,是他用以應對世界、施加影響、達成目標的所有個人素質的總和。

如果說 Fortuna 是那條泛濫的河流,那麼 Virtù 就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水利工程師的技藝。這位工程師知道,他無法阻止河水上漲,但他可以在晴天時,就預先勘查地形,修建堤壩、挖掘渠道、加固河岸。這樣,當洪水(Fortuna)再次來臨時,要麼可以被引導到規劃好的河道中安全流走,要麼其破壞力會被大大削弱。這就是 Virtù 的作用:它無法消滅命運,但它可以預防應對命運。

能力與命運的關係:一場永恆的博弈

理解了這兩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來探討它們之間的動態關係了。馬基維利首先駁斥了當時流行的宿命論思想。很多人認為,世界萬物皆由 Fortuna 和上帝主宰,人力無法改變,因此不如聽天由命。馬基維利堅決反對這種消極的態度。他提出了那個著名的論斷:「我認為,命運是我們半個行動的主宰,但她同樣把另外一半,或者差不多一半,留給我們自己來支配。」

這句話賦予了人類巨大的能動性。君王不是命運洪流中一根無助的浮木,他是一位手握工具的工程師,或是一位身手矯健的舵手。他可以在命運留給他的那一半空間裡大有作為。

那麼,君王具體該如何運用他的 Virtù 去對抗 Fortuna 呢?

1. 順應時勢:成為時代的變色龍

這是 Virtù 最核心的體現:適應性。馬基維利觀察到,成功的人,是那些其行事方式與「時代精神」(the spirit of the times)相契合的人。而失敗的人,則是因為他們的性格與時代的要求相悖。

想像一下,現在的市場環境(Fortuna)需要大膽創新、快速擴張。那麼,一個天性果敢、敢於冒險的企業家(具有相應的 Virtù)就更容易成功。反之,如果市場環境變為經濟蕭條,需要謹慎保守、削減成本,那麼一個天性穩健、精打細算的企業家就更可能存活下來。

馬基維利的深刻之處在於,他發現人性的弱點是僵化。一個人很難改變自己的天性。一個謹慎的人,在需要他變得勇猛果斷時,他做不到,於是就走向毀滅。「如果他能隨著時間和事物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性格,他的命運就不會改變。」

他以教宗尤利烏二世為例。尤利烏二世性情急躁、行事雷厲風行。在他所處的時代,這種風格恰好與 Fortuna 的要求一拍即合,因此他事事成功。但馬基維利敏銳地指出,如果 Fortuna 轉變,需要他採取審慎的策略,那麼尤利烏二世必將因為無法改變自己的本性而招致敗亡。

一個真正擁有卓越 Virtù 的君王,必須是一位政治上的「變色龍」。他要能敏銳地診斷出時代的脈搏,並靈活地調整自己的行事風格去適應它。這就是為什麼君王需要同時具備獅子的兇猛和狐狸的狡猾——在需要力量時展現力量,在需要詭計時運用詭計。這種根據 Fortuna 的變化而靈活切換策略的能力,正是 Virtù 的最高境界。

2. 主動出擊:命運偏愛勇者

在論述的結尾,馬基維利提出了他最為驚世駭俗的比喻之一:「因為命運是一個女人(Fortune is a woman),如果你想駕馭她,你就必須對她動粗,征服她。

我們必須理解這個比喻的內在含義,而不是僅僅從字面上去評判。馬基維利並非在宣揚暴力,而是在強調一種主動進取的精神。他認為,Fortuna 這位女神,更喜歡被那些大膽、勇猛、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所征服,而不是那些小心翼翼、冷靜盤算的年長者。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與其被動等待、消極防守,不如主動出擊,用自己的行動去塑造局勢。與其讓命運來決定你的道路,不如用你的意志去強行給命運開闢一條新的道路。這是一種對膽識和魄力的極度推崇。

就像一個創業者,面對一個模糊不清的新興市場(Fortuna)。他可以選擇等待市場成熟、規則清晰之後再進入(謹慎),但那時機會可能已經錯失。他也可以選擇在市場混沌之初就憑藉自己的判斷和膽識猛衝進去(勇猛),用自己的產品和標準去定義這個市場。後者風險極大,但也可能獲得最大的回報。馬基維利認為,後者才是具備 Virtù 的君王應有的姿態。他必須是一個積極的行動者,而不是一個消極的反應者。他要用自己的 Virtù 去「強暴」Fortuna,在混沌中創造出有利於自己的秩序。

結論:成為自己命運的建築師

綜上所述,馬基維利的第三個論點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在這個舞台上,Fortuna 是變幻莫測的背景和劇本大綱,而君王則是帶著他的 Virtù 登台表演的主角。一個平庸的君王會被 Fortuna 的洪水沖走,他會抱怨時運不濟,將一切歸咎於命運。而一個偉大的君王,承認 Fortuna 的強大,但他拒絕屈服。

他會用他的 Virtù 去預見(修建堤壩),去適應(根據水流調整策略),並在關鍵時刻主動出擊(開鑿新的河道)。他深知,單純的勇猛或單純的謹慎都會失敗,唯有與時俱進的靈活性才是生存之道。他明白,守株待兔的結果必然是毀滅,而主動迎接挑戰、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才是通往榮耀的唯一路徑。

最終,馬基維利給予君王的,不是一套保證成功的公式,而是一種奮鬥的哲學。他告訴君王,世界一半是天定,一半是人為。你無法選擇你所處的時代,但你可以選擇如何應對這個時代。你的 Virtù 就是你手中唯一的武器,用它去和 Fortuna 搏鬥,去爭取那屬於你的另外一半可能性。這就是《君王論》所昭示的,一位新君王在亂世中崛起、創造歷史的英雄主義精神。

(第三部分完,約 3500 字。至此,我們已涵蓋了《君王論》中關於現實政治、軍事基礎以及個人能力與命運關係的三大核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