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維利《君王論》(二)

在理解了君王必須立足於政治現實,學會運用善惡兩手策略之後,一個自然而然的問題便是:君王賴以施展這些策略的根本力量是什麼?馬基維利的答案清晰而決絕,這便構成了他的第二個主要論點:國家的力量根植於其自身的武裝力量;一個君王絕對不能依賴僱傭軍或援軍,因為這兩者不僅無用,更是通往毀滅的捷徑。君王唯一的安全保障,來自於一支由自己的人民組成、並由他親自掌握的軍隊。

權力的基石:為何君王必須擁有自己的軍隊?

如果說我們上一部分討論的「現實政治法則」是君王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指導他如何思考與決策,那麼這一部分我們要探討的軍隊問題,就是君王的「脊樑」和「拳頭」。沒有強健的脊樑,再聰明的頭腦也無法站立;沒有有力的拳頭,再精妙的計謀也只是紙上談兵。馬基維利以一種近乎偏執的姿態,反覆強調一個觀點:所有國家的主要基礎,無論是新建的、世襲的還是混合的,都在於「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軍隊」。但他接著說,這兩者密不可分,「沒有良好的軍隊,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因此,討論法律之前,必須先解決軍隊這個根本問題。

想像你是一位非常富有的企業家,你的人身安全至關重要。你有三種選擇來組建你的保鑣團隊:

第一種選擇:僱傭軍(Mercenaries)。 你去人才市場上招聘了一群專業保鑣。他們身手矯健,經驗豐富,但他們為你工作的唯一理由,是你付給他們的薪水。這就是馬基維利所說的「僱傭軍」。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個高效的解決方案,但馬基維利警告說,這是極其危險的。為什麼?

首先,忠誠度問題。這位保鑣的忠誠是對著「錢」,而不是對著「你」。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出更高的價錢,他會毫不猶豫地背叛你,甚至可能反過來對付你。馬基維利指出,僱傭軍的首領們「若非極有才幹,就是無能之輩。如果是前者,你絕不能信任他們,因為他們總會追求自身的強大」,他們要麼壓迫你這位雇主,要麼去壓迫你不希望他壓迫的人。這就像你的高價保鑣,可能會利用你的信任,反過來勒索你或與你的敵人勾結。

其次,戰鬥意願問題。保鑣的目的是「領薪水」,而不是「為你送死」。在和平時期,他們看起來威風凜凜,但當真正的危險來臨時——比如一群持槍的綁匪衝進來——他的首要念頭是保住自己的性命,因為活著才能繼續賺錢。他可能會逃跑,或者只是象徵性地抵抗一下。馬基維利辛辣地諷刺道:「他們為你效勞只是為了那點微薄的軍餉,而這點錢還不足以讓他們甘心為你赴死。」他認為,義大利之所以在當時積弱不振,被法國等強權任意欺凌,根本原因就在於長期依賴這些不可靠的僱傭軍。所謂「拿著粉筆就征服了義大利」(意指法軍只需派人去標記營房,無需戰鬥),正是對這種軍事體系最沉痛的控訴。

第二種選擇:援軍(Auxiliaries)。 你發現僱傭軍不可靠,於是你向隔壁街區勢力龐大的黑幫老大求助,請他派手下最精銳的打手來保護你。這些人戰鬥力極強,紀律嚴明,遠非市場上那些散兵游勇可比。這就是馬基維利所說的「援軍」。這種選擇,在馬基維利看來,比僱傭軍「更加危險」。

這聽起來有點違反直覺,為何更強的戰力反而更危險?想像一下,黑幫的打手們成功擊退了綁匪。現在,你的豪宅裡站滿了這群武裝到牙齒、聽命於他們老大的彪形大漢。此刻,你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他們手中。他們隨時可以鳩佔鵲巢,將你的豪宅據為己有。你等於是「引狼入室」。馬基維利一針見血地指出援軍的致命缺陷:「因為他們,戰敗了,你固然完蛋;戰勝了,你卻成為他們的階下囚。」他們是團結一致的,聽命於另一個人,這使得他們在勝利之後,能輕而易舉地控制你。

馬基維利引用了當時的教宗尤利烏二世的例子。教宗想攻佔費拉拉,在僱傭軍身上吃了虧之後,轉而求助於西班牙國王的援軍。雖然教宗運氣好,由於戰局的意外變化(瑞士人崛起擊敗了法軍),他僥倖沒有成為西班牙的俘虜,但馬基維利認為這純屬僥倖,這種將身家性命寄託於外人善意的做法,本身就是極其魯莽的。

第三種選擇:自己的軍隊(One’s Own Arms)。 你放棄了外聘,決定從自己的家族、親信和員工中,挑選忠誠可靠的人,親自訓練他們,組建一支完全屬於你自己的護衛隊。他們保護你,不僅僅是為了薪水,更是因為他們的榮辱、身家性命都與你和你的企業緊密相連。這就是馬基維利極力推崇的「自己的軍隊」——由本國公民或臣民組成的國民軍。

這支軍隊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他們的忠誠度最高,因為他們保衛的是自己的家園、親人和未來。君王的命運就是他們的命運,國家的存亡與他們休戚相關。其次,戰鬥意願最強。他們有理由為之浴血奮戰,甚至犧牲生命。馬基維利認為,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締造真正的勝利,因為「用他人的武力獲得的勝利,不是真正的勝利」。

他推崇凱撒·博爾吉亞(即瓦倫蒂諾公爵)的做法。博爾吉亞一開始也使用法國援軍和僱傭軍,但在察覺到他們的不可靠之後,果斷地將他們清除,轉而建立「自己的軍隊」。正是在他完全掌握了自己的軍隊之後,他的聲望才達到了頂峰。這證明了一個簡單的真理:權力無法假手於人。

君王的核心技藝:戰爭的藝術 (第 14 章)

僅僅擁有一支自己的軍隊還不夠。馬基維利進一步指出,君王本人必須成為戰爭藝術的大師。他斷言:「君王除了戰爭、軍事制度和訓練之外,不應該有其他的目標,不應該有其他的思想,也不應該把任何事情當作自己的專業。」

為什麼要如此極端?因為戰爭是決定君王存亡的「核心業務」。一個不懂經營的 CEO 會搞垮公司,一個不懂戰爭的君王則會葬送國家。馬基維利鄙視那些沉溺於安逸享樂而忽略武備的君主,認為這是他們喪失國家的首要原因。一個不懂軍事的君王,不可能受到士兵的尊重,也無法信任他們。這就像一個從不下車間的工廠主,既得不到工人的敬佩,也無法判斷生產環節的優劣。

那麼,君王該如何學習戰爭的藝術呢?馬基維利提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兩條路徑:

  1. 實踐(Action): 這包括兩個層面。一是「身體力行」,君王要經常打獵,藉此熟悉地理環境(山川、平原、沼澤),並鍛鍊自己吃苦耐勞的體魄。這就像一個將軍必須親自勘查地形,才能制定出最佳的作戰計畫。二是「治軍」,要讓自己的軍隊時刻保持良好的組織和訓練。
  2. 學習(Study): 君王必須「研讀歷史」,從古代偉大統帥的生平與戰役中吸取經驗教訓。他要研究他們如何取勝,又為何失敗,從而模仿前者的成功,避免後者的錯誤。例如,亞歷山大模仿阿喀琉斯,凱撒模仿亞歷山大。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演練,讓君王在和平時期也能積累戰爭的智慧。

通過這種方式,君王不僅建立了一支忠誠的軍隊,更讓自己成為這支軍隊當之無愧的「大腦」。當「大腦」(君王)與「拳頭」(軍隊)都屬於同一個身體(國家)時,這個國家才真正強大而安全。

總結來說,馬基維利的第二個核心論點是關於權力的物質基礎。他以毫不妥協的態度,揭示了依賴外來武力的虛幻與危險。僱傭軍是為了錢而工作的懶惰保鑣,援軍則是可能反噬主人的兇猛野獸。只有植根於本國人民、由君王親自掌握的軍隊,才是國家安全和君王權威的唯一可靠保障。這支軍隊不僅是禦敵的工具,更是凝聚國家精神、鍛造君王與人民命運共同體的熔爐。因此,君王的首要職責,就是親自鑄造並揮舞這把屬於自己的利劍,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武裝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