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身為全球最大負債國,卻仍能維持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儘管美國是全球負債最高的國家,其經濟霸主地位主要歸因於美元作為全球貿易的基礎貨幣。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經濟體系以美國為中心,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佔據主導地位,各國為了進行貿易必須持有美元。這種「基礎貨幣」的地位賦予美國獨特的優勢,即使貿易赤字擴大,美國也能透過印製美元來支付,使其經濟不易因債務而崩潰。此外,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也被視為維護美元信用的重要後盾。
中國人權問題為何被視為經濟問題?
中國在新疆和西藏等地的人權問題,作者認為其深層原因與經濟利益息息相關。這些自治區佔據中國國土面積的六成五,擁有豐富的資源。中國政府強力鎮壓這些地區的獨立運動,主要是擔心一旦任何自治區獨立成功,將引發連鎖效應,導致中國失去大部分領土和資源,對這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而言是難以承受的。因此,所謂的人權問題,在根本上是為了維護中國的經濟利益和領土完整。
歐洲(歐盟)是否可能再次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歐洲試圖透過歐盟這個大型實驗來奪回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歐盟的成立和歐元的導入,旨在整合歐洲經濟,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歐元作為外匯儲備的比例在初期有所增加,顯示其具備挑戰美元的潛力。然而,歐盟內部存在一些弱點,例如英國的脫歐以及部分成員國的經濟問題(如希臘危機),都對歐元的地位造成影響。儘管如此,德法等核心國家的合作以及歐盟整體的經濟規模,仍使其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中東衝突的根源為何?是宗教還是經濟?
作者認為,中東問題的根本在於經濟利益,而非單純的宗教衝突。石油是中東地區的核心資源,其蘊藏量和價格直接影響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歷史上,西方國家為了爭奪中東的石油利益,埋下了許多衝突的種子。例如,英國在鄂圖曼帝國瓦解後劃分中東領土,以及美國與阿拉伯產油國和以色列之間的複雜關係,都與石油利益息息相關。石油危機更凸顯了阿拉伯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
日本經濟為何長期低迷不振?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日本經濟自泡沫經濟破滅後長期處於低迷狀態,全球經濟地位也大幅下降。作者認為,柏林圍牆倒塌是導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因素之一。此外,美國透過「日美結構協議」干預日本經濟政策,例如要求增加公共投資和進行土地改革,對日本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導致了鉅額的財政赤字和經濟長期停滯。同時,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大量聘用非正職員工,也嚴重影響了勞工權益和消費能力。儘管日本仍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擁有龐大的外匯存底,但薪資停滯不前是導致社會沉悶的主要原因。未來的出路在於擺脫對公共投資的依賴,進行結構性改革,並提高勞工薪資,重塑經濟活力。
全球經濟未來走向如何?有哪些潛在的危機和解決方案?
作者認為,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新冠疫情、貧富差距擴大以及美元作為基礎貨幣的潛在風險。他指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依賴不斷增加的借貸來維持運轉,而美國作為基礎貨幣發行國,長期維持貿易赤字是體系運作的結果,但也存在風險。作者提議創建一個「世界中央銀行」和「世界貨幣」,認為歐元是可借鑒的範本。他認為,世界貨幣的發行可以解決全球經濟循環的矛盾,並為解決環境問題和貧富差距提供資金,同時也能間接向富人徵稅。
英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為何被稱為「經濟恐怖主義」?
儘管英國的經濟規模已不如以往,但作者認為,現代世界經濟仍然以英國為中心運轉,倫敦金融城是全球金錢遊戲的真正大本營,其國際金融交易量遠超華爾街。英國及其海外領地是全球避稅天堂的主要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離岸資金。作者將英國利用避稅天堂等手段玩弄金錢遊戲的行為稱為「經濟恐怖主義」,認為其為了自身利益,鬆散金融監管,導致全球金融體系不穩定,例如雷曼兄弟風暴的爆發點就在倫敦。
作者認為解決當前世界問題的優先事項是什麼?
作者在後記中強調,解決人的問題應優先於解決錢的問題。他認為,當前全球的首要任務是救助貧困者,這不僅能改善社會治安,減少紛爭和戰爭的根源,也是讓經濟重新站起的有效方法。他呼籲各國拋開意識形態,通力合作,優先幫助貧困人口,認為這才是最應該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