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個主要論點:AI 與工作進化 = 真實 + 迅速 (AI & Work Evolution = Real + Rapid)
朋友,前面我們討論了 AI 技術的飛速發展、市場的空前繁榮以及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廣泛滲透。現在,我們要聚焦於一個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話題:AI 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這個論點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AI 對工作的影響不僅是「真實的」(Real),而且其演進速度是「迅速的」(Rapid) 。這意味著,AI 不是遙遠的未來概念,它已經實實在在地開始重塑各行各業的工作場景,並且這種變革的速度之快,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讓我們用費曼學習法,深入探討 AI 是如何掀起這場「工作革命」的。
第一部分:「真實不虛」——AI 已在重塑工作崗位與技能需求
「真實」意味著 AI 對工作的影響不是空談,而是已經發生並可以觀測到的事實。報告通過一系列數據和案例,展示了 AI 如何在不同層面改變著勞動力市場。
- 認知自動化的興起,挑戰傳統白領工作: 報告在第 324 頁的引言中提到:「除了物理自動化(如機器人和無人機的採用)的增長,我們現在也看到認知自動化的興起,AI 系統可以進行推理、創造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關鍵的轉變。傳統的自動化主要取代重複性的體力勞動,而認知自動化則開始觸及以往被認為是人類專屬的腦力勞動。
- AI 能力的「級聯式」提升:引言中還提到,「自 ChatGPT 於 2022 年 11 月公開推出以來的三年內,我們已經從高中生的推理能力發展到博士候選人的推理能力。」這驚人的進步速度意味著,AI 能夠處理的認知任務的複雜度和深度在迅速提升。
- 「規則型」白領工作的潛在替代:那些主要依賴於處理大量結構化歷史數據並根據規則做出決策和判斷的職業,例如某些類型的數據分析、法律文件審閱、客戶服務、甚至部分編程工作,都處於 AI 能力的核心範圍內。這些崗位未來可能面臨被 AI 部分甚至完全替代的風險。
- 勞動力市場數據的「風向標」:
- AI 相關職位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報告第 332 頁的圖表(Chart 8)是一個非常有力的證據。數據顯示,從 2018 年 1 月到 2025 年 4 月,美國 AI 相關職位的招聘信息增長了驚人的 448%!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 AI 的 IT 類職位招聘信息同期卻下降了 9% 。這清晰地表明,市場對 AI 技能的需求正在急劇上升,而傳統 IT 技能的需求相對萎縮。
- 新增 AI 相關職稱的「湧現」:第 333 頁的圖表顯示,全球範圍內新出現的包含 AI 術語的職位頭銜數量,在短短兩年內(從 2022 年第二季度到 2024 年第二季度)就增加了超過 200% 。這意味著企業正在設立全新的崗位來應對 AI 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 科技巨頭的「AI 人才爭奪戰」:第 334 頁以蘋果公司為例,展示了其在 2025 年 5 月有超過 600 個與生成式 AI 相關的職位空缺。這只是冰山一角,各大科技公司都在積極招聘 AI 人才,推動 AI 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 企業採用 AI 的「普遍化」趨勢:
- 美國企業 AI 使用率的「穩步攀升」:第 328 頁和第 329 頁的圖表顯示,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在過去六個月中使用 AI 生產商品或服務的美國公司比例,從 2024 年第四季度的約 5.6% 上升到 2025 年第一季度的約 6.8%,季度環比增長了 21% 。雖然絕對比例看起來還不高,但其增長勢頭不容小覷。
- 企業採用 AI 的主要目標——「降本增效」與「提升體驗」:第 330 頁摩根士丹利的調查數據顯示,企業採用 AI/LLM 的主要目標包括提高內部員工生產力(如使用 Copilot)、節省專業工人勞動力成本/提高生產力(如在呼叫中心、簡化財務流程方面)、開發面向客戶的應用以增加收入、改善客戶滿意度等。這些都直接關係到企業的運營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 生產力提升的「初步顯現」: 儘管關於 AI 對整體生產力的影響仍在研究和爭論中,但一些初步的證據已經開始浮現。第 331 頁的圖表引用了斯坦福大學 HAI 的研究:
- 在使用 AI 輔助後,客戶支持代理每小時處理的聊天數量平均提高了 14% 。
- 科學家在使用 AI 工具後,完成某些研究任務的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這些案例表明,AI 確實能夠在特定工作場景下帶來可觀的生產力提升。
第二部分:「風馳電掣」——AI 引領工作方式變革的速度
「迅速」則強調了這種由 AI 引發的工作方式變革,其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企業和個人都需要以更快的節奏來適應這種變化。
- 企業內部 AI 採用的「強制性」與「緊迫感」: 報告引用了 Shopify 和 Duolingo 兩家公司 CEO 的內部信(第 326 頁和第 327 頁),這兩封信都非常直白地表達了公司對 AI 的重視程度以及對員工使用 AI 的期望。
- Shopify CEO Tobias Lütke:「反身性地使用 AI 現在是 Shopify 的基本期望……坦白說,我認為選擇不學習應用 AI 的技能是不可行的……停滯幾乎是必然的,而停滯就是緩慢的失敗。」
- Duolingo CEO Luis von Ahn:「Duolingo 將成為 AI 優先的公司……AI 的使用將成為我們招聘時考察的一部分,也將成為我們績效評估的一部分……大多數職能部門都將有具體的舉措來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工作方式。」
這些來自領先科技公司高層的聲音,強烈地傳達出一個信號:擁抱和使用 AI 不再是可選項,而是企業保持競爭力和員工提升自身價值的「必修課」。這種自上而下的推動力,無疑會加速 AI 在工作場所的普及和深化應用。
- 勞動力技能需求的「快速迭代」: AI 相關職位需求的激增,意味著勞動力市場對技能的需求正在快速轉變。傳統技能的價值可能下降,而掌握 AI 相關技能(如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提示工程、 AI 倫理等)的人才將變得越來越搶手。這種技能需求的快速迭代,對個人職業發展和教育培訓體系都提出了新的挑戰。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職場環境。
- 工作流程與組織架構的「敏捷調整」: AI 的引入不僅僅是替換某些崗位或提升某些任務的效率,更深層次地,它將驅動企業對現有的工作流程、團隊協作方式甚至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和優化。例如,一些重複性的、流程化的工作可以被 AI 自動化,從而釋放出人力去從事更具創造性、戰略性和情感交互的工作。企業可能需要建立新的跨部門團隊來推動 AI 項目,或者調整決策流程以更好地利用 AI 提供的洞察。這種調整需要企業具備高度的敏捷性和適應性。
- 「人機協作」成為新常態的速度: 與其說是 AI 取代人類,不如說是 AI 正在成為人類強大的「協作夥伴」。未來的工作場景,很可能是人與 AI 共同完成任務,各展所長。人類負責設定目標、進行創造性思考、做出複雜的倫理判斷和進行情感溝通,而 AI 則負責處理海量數據、執行重複性任務、提供智能建議和輔助決策。這種「人機協作」模式的形成和普及速度,也將是非常迅速的。
第三部分:歷史的鏡像與未來的展望
儘管 AI 對工作的影響既真實又迅速,引發了一些關於「大規模失業」的擔憂,但報告也試圖從歷史的角度提供一些慰藉和啟示。
- 技術進步與就業增長的「長期共存」: 第 335 頁的圖表展示了美國過去七十多年(1947-2024 年)非農就業人數與勞動生產率的相對變化。可以看到,儘管經歷了小型計算機/個人電腦時代、桌面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等多次技術浪潮,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但非農就業人數總體上也保持了增長趨勢。歷史經驗表明,技術進步在短期內可能會對某些行業和崗位造成衝擊,但從長期來看,它往往會創造出新的產業、新的崗位和新的需求,從而促進整體就業的增長。
- AI 時代的「新工種」與「新機遇」: AI 的發展同樣會催生出許多全新的職業和工作機會。例如:
- AI 訓練師/數據標註師:負責訓練和優化 AI 模型,提供高質量的數據。
- AI 倫理師/治理專家:負責確保 AI 系統的公平、透明、可解釋和負責任。
- AI 產品經理/設計師:負責設計和開發 AI 賦能的產品和服務。
- AI 系統維護與運營工程師:負責保障 AI 系統的穩定運行。
- 以及更多我們目前尚無法想像的,基於 AI 的新型工作崗位。
- NVIDIA CEO 黃仁勳的觀點:「你不會因為 AI 失業,但會因為那些使用 AI 的人而失業」: 報告在第 336 頁引用了 NVIDIA CEO 黃仁勳的一段深刻見解。他認為,AI 本身不會導致你失業,但如果你不學習和使用 AI,你可能會被那些掌握了 AI 技能的人所取代。他強調,AI 實際上是縮小技術鴻溝的巨大機遇,因為 AI 的自然語言交互特性使得更多不具備編程技能的人也能使用這項強大的技術。他還指出,全球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AI 可以幫助提高生產力,彌補勞動力不足。
- 工作的本質演變:從「執行者」到「引導者」與「創造者」: 報告在第 324 頁的引言中提出了一種可能性:「未來人類的角色可能轉向監督、指導和培訓。想像一下,工廠裡充滿了教機器人複雜動作的人類,或者辦公室裡坐滿了為優化算法提供強化學習人類反饋(RLHF)的工人。」這描繪了一種人類與 AI 深度協同的未來工作場景。人類的價值將更多地體現在創造力、批判性思維、情感智能以及對 AI 的引導和駕馭能力上。
第四部分:費曼解釋的總結——AI 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造」工作
所以,朋友,這個論點的核心意思是:
- AI 對工作的影響是「現在進行時」,不是「將來時」:我們已經可以看到 AI 正在改變招聘需求、催生新職位、被企業廣泛用於提升生產力。這一切都是正在發生的真實情況。
- 這種改變的速度「快得超乎想像」:企業高層的強力推動、勞動力市場技能需求的快速轉變、以及「人機協作」新模式的迅速普及,都表明這場由 AI 引領的工作革命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展開。
- 重點是「進化」而非簡單的「替代」:雖然 AI 會對某些傳統崗位帶來衝擊,但更重要的是,它將推動工作內容、工作方式和所需技能的全面進化。歷史告訴我們,技術進步往往會創造出比取代的更多的就業機會,儘管這些機會的形式和內容會有所不同。
- 適應的關鍵在於「學習」與「協作」:面對 AI 帶來的變革,個人和企業都需要積極學習和擁抱 AI 技術,探索如何與 AI 進行有效協作,將 AI 轉化為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工具,而不是被時代淘汰的威脅。
想像一下,我們的工作就像一艘船。 AI 的出現,就像給這艘船換上了一個全新的、超級強大的引擎。這個引擎不僅讓船跑得更快(效率提升),還可能改變船的航行方向(工作內容轉變),甚至需要船員學習新的駕駛技巧(技能需求變化)。這艘船上的每個人都需要快速適應這個新的引擎,學會如何駕馭它,才能在新的航程中乘風破浪。
AI 與工作的進化,是一場正在加速的、影響深遠的變革。它既帶來了挑戰,也孕育著巨大的機遇。理解這種「真實」而「迅速」的特性,是我們為未來工作做好準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