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ssions David Senra Founders Podcast

好的,這段資料來自 YouTube 頻道 Acquired 的 Sessions 系列,邀請了 Founders Podcast 的主持人 David Senra 進行深度對談。對話內容涵蓋了創業史、傳記閱讀、播客經營、投資哲學以及人生體悟等多個面向。以下是從中提取並詳盡解釋的主要論點:

論點一:深入研究歷史與人物傳記,是獲取寶貴知識與人生智慧的強大槓桿。

這是貫穿整個對話的核心主題,特別是 David Senra 的 Founders Podcast 以及 Ben 和 David 的 Acquired Podcast 的基礎。他們堅信,透過閱讀和研究過去偉大創業者、投資者和思想家的生平與決策,可以提煉出超越時空的普世原則和寶貴教訓。 David Senra 提到,他花費數萬小時閱讀數百本傳記,並將這些知識內化,視為一種「病態地尋求導師」的方式,來彌補成長過程中導師的缺乏。這種對歷史的鑽研不是為了死記硬背事實,而是為了理解人物的思維方式、決策邏輯以及他們在不同環境下的應對策略。

對談中多次強調,研究歷史是一種「槓桿」(leverage)。 Charlie Munger 透過閱讀 Baron’s 雜誌 50 年,找到一個機會賺了 5000 萬美元,再將這筆錢交給 Li Lu 投資,最終變成 4 億美元。這說明一個簡單的閱讀習慣,加上長期的累積和適時的行動,能產生巨大的財富效應。同樣,Sam Walton 透過考察競爭對手,學習他們的優點並融入自己的 WalMart 模式,這也是利用既有知識進行創新的例子。 Bill Gurley 認為,在網路時代,資訊唾手可得,沒有理由不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透過幾年密集的學習,就能掌握超越絕大多數人的知識,這種知識的積累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優勢。

此外,研究人物傳記也能幫助人們了解人性的複雜性。對話中提到,偉大人物並非完美無缺,他們可能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但在家庭、人際關係或其他方面存在明顯缺陷(例如 Ray Kroc 的無情、 Henry Flagler 為離婚而賄賂政府)。理解這些「反面教材」(anti-models)同樣重要,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成功往往伴隨著犧牲,並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研究歷史不是要複製過去,而是要從中提取適用於當下的「點子」(ideas),並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或事業中。正如 Steve Jobs 所說,你無法預知未來,只能在回顧過去時連結那些點滴,因此必須相信某些東西(直覺、因果等),持續前行並積累經驗。

論點二:創業和經營是一種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技藝,持續學習和改進是成功的關鍵。

播客主持人(Ben 、 David R 和 David S)都將自己的播客事業視為一門需要不斷磨練的「技藝」(craft)。他們對內容品質有著極高的要求,認為不能浪費聽眾的時間,尤其是那些高價值的聽眾(如果以他們的平均時薪來衡量,聽一小時播客的「成本」可能非常高)。因此,他們會投入大量時間進行研究、準備,甚至像 Acquired 一樣在後期進行精細的編輯,刪除冗餘內容,以確保內容的緊湊和精煉。這種對品質的執著源於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和對卓越的追求。

David Senra 提到他的播客是「autotelic」(自目標的),意思是做這件事本身就是目的,即使沒有聽眾他也會持續閱讀和製作。這種「為熱愛而做」的態度, coupled with intense focus (“on it seven days a week”), 使得他們的內容具有獨特性和持久力,難以被簡單複製。 Ben 和 David R 也談到,隨著聽眾規模擴大,他們感受到一種「壓力」,促使他們不斷提高每一集的品質,因為他們希望給予這數十萬的聰明聽眾配得上他們時間的價值。這種壓力成為一種良性循環,推動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那麼糟糕」(suck less over time)。

他們也討論了創業過程中的「死胡同」(dead ends),例如 Acquired 曾嘗試改名為 “Adapting” 來適應疫情環境,但效果不佳;David Senra 早期在播客變現模式上的各種嘗試。這些嘗試雖然失敗,但提供了寶貴的學習經驗,是創業過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正如 Ray Kroc 在第一次連鎖店被收回時說「我沒有被打敗」,他從失敗中學習並重新開始。持續學習、從錯誤中反思並調整策略,是所有成功創業者共有的特質。

論點三:真實性、關係連結和內容營銷是現代商業和個人品牌建立的強大途徑。

對談強調了在資訊爆炸時代,「真實性」(authenticity)和建立真正的「關係」(relationships)的重要性。播客作為一種媒介,其超能力之一就是能夠規模化地傳遞真實性。聽眾花費大量時間收聽,能夠深入了解主持人的個性、思維和熱情,從而建立起一種「類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s)。當人們在現實中遇到主持人時,往往會發現他們和播客中展現的一樣,這種一致性建立了信任和忠誠。

這種真實性也是一種強大的「內容營銷」(content marketing)形式。 Warren Buffett 和 Charlie Munger 的股東信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內容營銷」,他們透過持續、真誠地分享投資哲學和商業見解,教育了無數投資者,同時也為 Berkshire Hathaway 建立了無與倫比的品牌聲譽和「買家首選」(buyers of choice)地位。 Paul Graham 的文章也起到了類似作用,為 Y Combinator 吸引了大量頂尖創業者。這些例子表明,透過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來教育和吸引特定受眾,比傳統廣告或推銷更為有效和持久。 David Senra 認為他的播客也是如此,透過分享知識吸引對此感興趣的人,建立社群,並自然產生商業機會。

在風險投資領域,這種關係和內容營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資本充裕的時代,僅有錢並不足以區分投資人。真正的區別在於能否為創業者帶來「提高成功機率」(improved odds)的價值(如人脈、建議、經驗等)。透過播客等形式分享真知灼見,可以吸引優質創業者主動尋求合作,扭轉過去投資人追逐交易的局面。這種建立在信任和價值基礎上的關係,是應對市場變化和競爭的關鍵。他們甚至提到「最成功的企業是邪教」(best businesses are cults)的比喻,這裡指的是企業或品牌能夠在用戶或員工中激發強烈的情感連結、認同感和忠誠度,形成一種積極的「快樂邪教」(cheerful cult)。

論點四:商業和人生充滿不確定性與挑戰,理解基本規律並保持適應性至關重要。

對話中多次提到商業世界和人生中的不確定性。 Charlie Munger 提到「麻煩會不時出現,這是無法避免的」(troubles from time to time should be expected, this is inescapable),因此不必為此過分煩惱。關鍵在於保持冷靜,專注於高質量的基礎(例如選擇好的合作夥伴、好的企業),這能解決大多數問題。

Warren Buffett 對利率的分析被引用,說明利率作為經濟的「地心引力」,對所有資產價值有著根本性影響。理解這種基本經濟規律,有助於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他們討論了低利率環境如何鼓勵高增長、不盈利的商業模式,而高利率環境則迫使企業重新關注盈利能力和效率。這種環境變化是持續的,創業者和投資者必須理解並適應。

此外,人生中的挑戰不僅來自事業。富裕家庭如何處理財富傳承、避免財富對下一代的負面影響(Charlie Munger 提到雖然給錢可能導致不思進取,但不給錢又可能導致怨恨),以及如何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兼顧家庭和孩子成長(Ingvar Kamprad 的遺憾,David Senra 在陪伴孩子上的取捨),都是歷史上偉大人物面臨的難題,至今仍沒有簡單的答案。這些討論提醒人們,雖然研究偉人能帶來啟發,但每個人的情況獨特,必須結合自身情況做出選擇,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

總而言之,這次對談的核心論點圍繞著從歷史中學習普世智慧、將創業視為一種需要不懈努力和持續精進的技藝、透過真實內容和關係建立形成強大連結,以及理解並適應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和人生。這些主題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 Acquired 和 Founders Podcast 背後的哲學框架,強調知識積累、個人熱情、關係品質和長期主義是創造卓越和實現目標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