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為何本書強調「一切從目標開始」?設立明確目標對有序開展工作有何關鍵影響?
水野學在書中強調,有序開展工作的首要步驟是確立清晰且具體的目標。他認為,在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貿然開始工作,就像沒有確定登山目的地就開始攀爬一樣,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徒勞無功。明確的目標是工作成功的基石,它能指引方向,讓團隊成員理解工作的最終成果和意義。透過具體化(可視化)目標,例如想像最終的 Logo 設計、產品概念圖,甚至設想顧客的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工作的本質,並尋找達成目標的最佳路徑。此外,經常對目標提出質疑,並轉換思路尋找更優解,能避免我們侷限於單一想法,從而提升工作成效。
問題二:為了有序開展工作,作者提倡繪製「抵達目標的路線圖」,這具體指的是什麼?如何將看似不同的工作「程序化」?
「抵達目標的路線圖」指的是將達成目標所需的步驟、流程具體規劃出來。水野學認為,儘管不同工作的表面形式各異,但其本質和基本流程是相似的,都可以被程序化。他將工作流程概括為「調查→確定方向→制定具體計劃→按計劃做事情→完成」。透過將工作分解為一系列可執行的步驟,可以減少隨機性和混亂,使工作更有條理。即使是看似需要創意的設計工作,也可以遵循一定的流程,例如「調查→手繪草圖→電腦繪製初稿→完成樣本→完成終稿(修正版)」。將工作程序化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確保質量,並減少不必要的決策,從而將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方面。
問題三:時間在有序開展工作中扮演什麼角色?作者提出了哪些關於時間管理和效率提升的具體方法?
水野學強調時間是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夾具」,它賦予工作可被衡量的刻度,並促使其順利進行。他認為遵守截止時間比單純追求創造出「好的東西」更重要,因為時間是有限的,且守時是建立信任的基礎。為了有效管理時間和提升效率,作者建議:
- 設定明確的截止時間: 即使客戶沒有明確提出,也要主動確認或設定截止日期,並精確到「幾月幾日幾點」。
- 設定「正式截止時間前的截止時間」: 為自己預留緩衝時間,以便應對突發狀況或進行修改。
- 將長期項目視為「速食拌麵」: 將大型項目分解為可管理的小部分,像處理短期任務一樣有緊迫感。
- 將工作放入「時間盒子」: 想像不同規格的時間容器,將要做的工作放入其中進行規劃。
- 用「時間」而非「感受」衡量工作: 將不同類型的工作統一以所需時間長度來衡量,方便安排。
- 像打麻將一樣思考工作優先順序: 將工作視覺化為麻將牌,根據優先完成的順序排列。
- 安排時間時留有餘地: 預測可能出現的干擾因素,並在時間安排中加入緩衝。
- 每隔 3 小時重新審視時間安排: 根據實際情況和新增任務,靈活調整工作計劃。
- 製作時間安排表(工作列表): 列出所有要做的工作,標註截止日期和所需時間,但不要過度僵化地執行。
問題四:為了給大腦「留白」,作者建議如何有序安排工作?這對創意產生有何益處?
水野學認為,大腦被過多的想法和待辦事項塞滿會阻礙思考和創意產生。為了給大腦「留白」,他建議:
- 將想法從大腦中提取出來: 透過書寫、記錄在手機或與他人交流,釋放大腦的記憶負擔。
- 不要將工作一直積攢在手裡: 儘可能縮短持有「球」(待辦事項)的時間,即使完成度不高也可以先提交或轉交給他人。
- 不要一次性考慮多件事情: 專注於當前正在處理的工作,將其他想法視為雜念暫時擱置。
- 創造能夠集中精力的環境: 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場所和方式,減少干擾。
- 不要妄想拖延會出現更好的創意: 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避免因過度投入單一任務而影響整體進度。
保持大腦的「空白」狀態,就像一塊沒有塗抹的畫布,能為新的想法和靈感提供空間。透過萬全的準備和有序的安排,可以減少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讓大腦在需要時能夠更自由地思考和創新。
問題五:作者強調「所有工作從了解開始」,為了有效地「了解」,他提出了哪些具體方法?
水野學認為,充分的「準備」佔有序開展工作的 90% 。為了有效地「了解」工作,他提出了以下方法:
- 做好充分的調查: 對於任何項目,都要收集大量的基本信息,包括客戶的歷史、產品、目標受眾等,不要因為想當然而忽略重要細節。
- 將純粹的好奇心作為武器: 對工作內容保持濃厚的興趣,這能驅動我們主動獲取知識。
- 成為最棒的採訪者: 積極向客戶、專家請教,不要不懂裝懂,敢於提出疑問,以獲取更深入、更全面的信息。
- 茅乃舍的品牌形象重塑是從知識儲備開始的: 作者以自身案例說明,深入了解品牌背景和理念是設計出有意義的 Logo 和形象的基礎。
- 對想法進行「粗雕」: 在過度關注細節之前,先根據收集的信息大致把握項目的方向和理念,去除多餘的部分,確立主體。
- 決定「不做什麼事」: 明確目標後,也要思考哪些事情是徒勞無功或與目標無關的,避免精力分散。
問題六:在團隊合作中,如何確保所有成員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作者提出了哪些建立良好團隊關係的建議?
為了確保團隊成員齊心協力,朝著共同目標努力,水野學建議:
- 建立超越團隊的夥伴關係: 將外部人員(如客戶、供應商)視為團隊的一員,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 先試著與客戶成為夥伴,再談工作: 在項目初期進行真誠的交流,建立信任感,了解彼此的立場和價值觀。
- 在團隊中摒棄上下級關係: 將工作目標置於首位,避免因權力關係或部門利益而偏離目標。
- 整個團隊一起推進工作,就是完成約定: 強調團隊成員之間要信守承諾,按時完成自己負責的部分。
- 通過共享,提高工作質量: 鼓勵團隊成員之間積極溝通、分享進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不要害怕被否定或獨自承擔。
- 真誠的交流能夠讓團隊溝通更順暢: 在有序安排工作時,不要「看臉色」,要坦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疑問。
- 讓團隊領導更容易有序開展工作的小技巧: 下指示時告知下屬所需時間,通過商量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個人主義的表達。
問題七:作者認為「創意理念是一個項目的『警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如何確立並運用一個清晰的創意理念?
水野學將「創意理念」比喻為項目的「警察」,意指它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扮演著監督和約束的角色,確保所有決策和行動都與最初的目標和方向保持一致。一個清晰的創意理念就像一面旗幟,能引導整個團隊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避免因個人喜好或偏離主題的想法而迷失方向。
確立創意理念的方法包括:
- 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出來: 確保所有團隊成員都能理解和記住。
- 要為大家帶來夢想: 具有啟發性和願景,能激發團隊成員的熱情。
- 注意「對語言理解」的不同: 確保理念的表述清晰明確,避免歧義。
- 以相鐵的案例說明:「安全、安心、雅緻」的理念在整個品牌重塑過程中起到了指導作用,幫助團隊在設計細節時不偏離初衷。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回歸理念」至關重要。當出現意見分歧或決策猶豫時,要重新審視當前的做法是否符合最初確立的理念。
問題八:在追求有序開展工作的過程中,作者強調「想象力」的重要性,這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培養和運用這種「想象力」?
水野學在後記中強調,「想象」是所有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環。它體現在以下方面:
- 制定目標時: 憑藉想象力具體而切實地描繪最終成果,設想顧客的反應。
- 尋找更優解時: 擺脫思維定勢,展開想象,尋找達成目標的最佳方案。
- 設想項目結束後的事情: 預測項目可能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降低風險。
- 設想商品或項目的「壽命」: 考慮項目的長遠發展和價值。
- 採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時: 詳細地想像最終的結果,從而反推所需的步驟和資源。
- 衡量工作時: 將工作比作俄羅斯方塊或麻將牌進行視覺化思考。
- 安排時間時: 預測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和所需的緩衝時間。
- 產生創意時: 保持大腦「空白」,讓新的想法自由湧現。
- 團隊合作時: 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不同的立場。
- 做出決策時: 充分發揮想象力去描繪不同選擇在未來可能產生的結果。
培養和運用想象力的方法包括:經常抱有懷疑的態度,轉變思路,多角度思考問題,藉助視覺化工具(如圖片),參考相似的案例進行預測,並不斷追問「為什麼」。更重要的是,要將想象力與對真實世界的觀察和理解結合起來,才能產生有價值的創意和決策。